资源描述:
《翻译简史大题 - 副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中国翻译发展史有五个翻译时期,分别是哪五次?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清末明初的西学翻译时期“五四”运动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时期新中国翻译时期2、简述玄奘的“五不翻”的内容。(1)秘密故不翻: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2)多义故不翻:具有多种含义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3)此无故不翻:目的语文化中没有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4)顺古故不翻:对以前已经存在并广泛使用的约定俗成的音译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遵循习惯沿袭其原有的音译。(5)生善故不翻:有些词语用音译能令人生尊重之念,否则容易等闲视之,所以对这类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
2、译。3、简述傅雷“神似说”翻译思想的三个要义。1)“化为我有”
傅雷认为,传神,首先在于理解、体会、感受、领悟原作,吃透原作的精神和全部细节,将原作“化为我有”。这是他“神似”的第一要义。“化为我有”应该像“蚕造丝”,翻译的人应当把原文彻底弄明白、完全消化之后,再重新写出来。
2)“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
了解与体会原作是“神似”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
3、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的第一要义,第二要义就是需要进一步把所了解的、体会的,忠实而生动地表达出来。译笔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3)“气息贯通–文脉贯通”
所谓神似神韵,既指原作内容表达,也指原作风格的体现。傅雷认为,一篇译品气息贯通就是文脉贯通。“气息不贯”,甚至没有气息,通篇自然就变成“一杯清水”。文章脉络一定要贯通,如果意脉不贯,“句句断,节节段”,支离破碎,全篇真就会变成一个徒具形式而拼凑内容的“散”文了。
4、4、简述林语堂翻译美学的思想。翻译审美标准论即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1)忠实标准:所谓的忠实标准并非字字对译,而是译者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做到达意传神。绝对的忠实是不存在的,因为但凡文字都有声音,意义,传神,文体和形式之美,所以译者不可能完全兼顾。(2)通顺标准:语句通顺可被译入语读者所理解。译文不但要对原著负责,也要对译入语读者负责。(3)美的标准:翻译是一门创作的艺术。要求译者应将其工作当做一门艺术,并且不仅要求通用,而且要求文字之美。林语堂翻译审美标准论的中心思想是“达意传神”,其中传神是其核心。他明确提出了译文必须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做到字神句气和言外之意,用语
5、言的暗示力量使读者获得一种共鸣。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5、简述佛经翻译对中国翻译理论,思想,语言,文化四方面的历史影响。1)奠定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初步基础:佛经翻译事业从最早的重直译到后秦时期鸠摩罗什的重意
6、译,再到隋代的彦琮又倾向于直译,最后到唐朝时期的玄奘创出的“新译”,奠定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初步基础。2)思想方面的影响:
自佛经输入以后,印度佛教的唯心主义哲学逐步与中国原有的老庄相结合。而佛教的发展又推动了道教的创立,道教徒吸收佛教思想,著书立说,想与佛教一争高低。自此,儒道佛之间展开了剧烈争斗。
儒家与佛家在南北朝时展开了一场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论战,促进了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使范缜的《神灭论》闪耀着光辉。唐代儒道佛的斗争继续。
南宗禅学奠定之后,儒与佛调和,佛与道也有所调和.
宋代理学兴起,是儒佛道的混合物
唐代玄奘翻译了佛教《因明如正理论》、《因明正理门论》、《大乘掌珍理》
7、诸书,介绍印度因明学,使唐以后的学者得以运用逻辑学治学。
3)语言方面的影响:1.佛经翻译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在唐宋人编写的《一切经音义》和《翻译名义集》中,所收的佛教词汇,不下千条。梁启超先生在《佛教大辞典》中发现其中共收录有“三万五千余语”,足以看出佛教语言与汉语文化的密切关系。如“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