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063614
大小:4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7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设计评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设计评选《友爱残疾人》广西藤县潭津中心校 苏海光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关爱残疾人#pn=0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
2、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设计评选《友爱残疾人》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品德与生活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残疾人自立自强的事迹。(2)收集有关社会对残疾人关爱的资料。(3)模拟活动需要的材料:上衣等。 二、教学课题1、体会社会对残疾等弱势群体的关心,树立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2、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进
3、对残疾人理解、尊重、友爱的情感。3、通过学习,知道残疾人是我们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尊重。4、会正确进行网页浏览,并能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信息。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课《友爱残疾人》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中的第四个主题。内容分析:为了使整节课的活动内容更加充实,更具有说服力,我把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整合为本活动主题——《友爱残疾人》。《友爱残疾人》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展开,通过模拟、体验活动,把学生引导到社会情境和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通过接触社会,回归生活,使学生形成
4、对社会的体验和感悟,认识和理解;强调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动手操作,用脑子想,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这不仅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通过对本活动主题的学习,知道残疾人是我们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爱心。学情分析:为了寻求恰当的教学切入点,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学情调查,了解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了解他们的学习愿望、他们想知道有关残疾人的哪些情况等。调查的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学生对残疾人的概念还是比较清楚的,他们知道残疾人主要是指聋哑人、盲人、肢残人和智残人等。由于残疾人是社会上的弱
5、势群体,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不太容易接触到,他们所看到的大多是在商场和路边乞讨的残疾人,因此,他们对残疾人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怜悯甚至是鄙视的层面上。我又让学生翻看教科书并提出问题,教科书中呈现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他们不明白一个正常人为什么要把手背在后面穿衣服,他们不认识桑兰、成洁,对一出生就没有四肢却能够跳绳、游泳、爬山的乙武洋匡更是充满了好奇;他们不明白没有手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
6、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怎么拿绳子,没有脚怎么爬山,没有四肢怎么游泳,这样的人怎么还能上大学。他们急切地想了解残疾人平时是怎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活动目标1、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进对残疾人理解、尊重、友爱的情感。2、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做法。3、体会社
7、会对残疾等弱势群体的关心,树立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教学重点:体验残疾人的生活,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诱发学生产生对残疾人尊重和友爱的情感。教学难点:1、增进学生尊重、友爱残疾人的情感。2、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准备:1、制作课件,残奥会有关画面,身残志坚的残疾人资料,社会上的助残疾资料。2、模拟活动需要的材料:蒙眼的布条。3、学生收集有关残疾人自立自强的事迹;有关社会对残疾人关爱的资料;了解生活中助残设施。四、教学方法《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
8、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