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016690
大小:253.6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6
《4 新闻众筹”:特色、风险及前景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闻众筹”:特色、风险及前景分析2014-04-28来源:《传媒评论》2014年3月刊作者:理论部核心阅读:作为国内刚刚出现的新型新闻生产方式,“新闻众筹”一出现便受关注,其制作流程门槛低并体现出“你支持,我报道”的大众参与的特色。新闻众筹使新闻生产的门槛降低,使传媒业的预警分析回归,但也对新闻的客观公正、对新闻生产的公开性与独立性产生了影响。 “众筹”这一概念真正与新闻行业挂上钩,主要还是2008年美国旧金山社区性“新闻众筹”网站“Spot.us”的上线。“新闻众筹”(crowdfundingjournalism),即为新闻而进行众筹
2、。2012年12月3日,我国台湾地区创建的众筹网站weReport正式上线,推出了调查报道公众委制平台,发起了多达31个提案的“新闻众筹”活动。2013年11月28日,大陆首个“新闻众筹”平台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
3、missedfatal,whennightcame在众筹网上正式宣告成立,媒体记者和自媒体人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起新闻报道项目,接受网友的资助。由此,国内捐助式新闻制作方式开始受到人们关注。 从国内“众筹网”网站上产生的“新闻众筹”项目来看,目前该平台已经上线10多个众筹项目,发起人很多来自传统媒体的资深记者,也有部分自媒体人。如已经筹款成功的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侯继勇发起的《成都创业者生存环境调查》、《21世纪商业评论》记者罗东发起的《杭州:动漫之都的升级与转型调查》、自媒体人赵楠发起的《中国比特币市场调查》、自媒体人信海光的《中
4、国手游圈调查访谈》《安卓手机垃圾泛滥问题微调查》等项目。这种“新闻众筹”模式在国内兴起后会形成怎样的特点?与传统新闻生产模式有何冲突?在当前新闻环境下,生存与发展有什么风险与问题? 一、“新闻众筹”与传统新闻生产模式的区别 1、从隐性到显性,从复杂到简单,新闻制作门槛一再降低。 从当前各类“新闻众筹”项目的操作流程来看,与传统新闻采写显现出明显的不同之处:一是新闻选题的公开性不同。“新闻众筹”的目的性很强,主要通过众筹解决新闻制作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也因为此,记者务必公开自己的新闻选题、报道计划,获得网民的认同与支持,进而换来采访资金
5、。这与传统新闻采访只有少数执行者或者受访者才知道采访计划有着明显的不同。二是新闻采写的参与者不一样,众筹让整个新闻采访门槛降低。在采访者中,可以是传统媒体人员,也可以是网络媒体人员,甚至可以是以前并未曾受过专业新闻教育或者培训的“公民报道者”。另外,在新闻采写的过程中,由项目执行者直接完成,不一定需要像传统媒体这样,可能需一个团队反复修改,甚至调整自己的原有思路。三是新闻回报不一样,众筹后的新闻在采写后并没有要求一定需要在传统媒体上公开发表。而这一点,在传统媒体大多是不可能的。 2、调查类选题受宠,传媒业新闻预警、分析功能回归。loca
6、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 笔者发现,在众筹网中“新闻众筹”的十多个项目中,大多以调查类选题为主,如《中国比特币市场调查》、《安卓手机垃圾泛滥问题微调查》等。而台湾地区创建的众
7、筹网站we Report上面,也是注重于推动调查新闻报道的发展,如《洗衣剂滥用杀虫剂调查系列报道》、《被忽略的跨国劳工新篇章》、《校园民主的边陲地带:技职院校学生权利调查》等。自媒体人信海光在众筹网上介绍自己时,也注重介绍自己是聚焦互联网前沿与幕后,力求用宽广见识和知识,解释背后隐藏的真实。 独立调查类新闻受到较多资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对揭黑、事件真相、责任等新闻预警功能与分析功能需求的渴望较为突出。众所周知,传媒承担着“监测环境、守望社会、服务大众”的公共责任。但当前社会,媒体监测环境的新闻预警功能正在受到质疑,而注重放大风险的功
8、能却在增强。这种预警的功能在中国进入高风险社会以后,人们的需求来得更为强烈。学者于建嵘认为,就国内而言,我们面对的主要是社会风险。一方面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率以及参加人数和规模都呈现不断快速增长的趋势,一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