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新闻报道是否侵犯名誉权—重庆冉缤律师文集

电视台新闻报道是否侵犯名誉权—重庆冉缤律师文集

ID:16981452

大小:1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6

电视台新闻报道是否侵犯名誉权—重庆冉缤律师文集_第1页
电视台新闻报道是否侵犯名誉权—重庆冉缤律师文集_第2页
电视台新闻报道是否侵犯名誉权—重庆冉缤律师文集_第3页
电视台新闻报道是否侵犯名誉权—重庆冉缤律师文集_第4页
电视台新闻报道是否侵犯名誉权—重庆冉缤律师文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视台新闻报道是否侵犯名誉权—重庆冉缤律师文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视台新闻报道是否侵犯名誉权—重庆冉缤律师文集冉缤律师,重庆精睿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1997年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在十数年的律师生涯中,代理诉讼及非讼作品七百余件,广泛涉猎婚姻家庭、行政诉讼、人身损害赔偿、民商事、建筑及房地产、刑事辩护等各门类法律事务后,逐渐形成并建立起在民商事、企业法律顾问服务、经济合同纠纷领域的优势化、差异化的特色办案服务。其所代理的案件,多次被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栏目、上海《东方卫视》、《法制日报》、香港《文汇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并

2、就房地产纠纷、劳资权益纠纷、婚姻法最新解释等方面,分别接受上海东方卫视、重庆电视台财经频道等电视媒体的专题采访。案情:  2010年6月,区公安局在破获一起抢劫案中。将涂某某连同其他犯罪嫌疑人一并拘留。经审查,涂某某未参与抢劫,区公安局8月17日将涂某某释放。在涂某某被关押在区看守所期间,区广播电视台应区公安局的邀请、将此次行动制作成新闻在电视上播放。为此,涂某某于2011年3月将电视台诉至法院。  涂某某诉称,在区公安局误将其作为犯罪嫌疑人抓获期间,被告区广播电视台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将此事制作成新闻在该

3、台连续播放达一周之久,使其人格形象在社会上严重受损。为维护合法权益,要求区广播电视台为其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赔偿其精神损失费2万元。被告区广播电视台辩称,我台是受区公安局的邀请制作的新闻,涂某某是否构成犯罪,我台没有义务核实;原告涂某某诉称我台侵害了其名誉权,没有法律依据,请求法院驳回涂某某的诉讼请求。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

4、nstatusinYibincityl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st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allymeettheYibintravelneeds.Bus律师评析重庆精睿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冉缤分析本案认为本案是因新闻报道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在新闻报道中,往往涉及到公民、法人等个体的合法权益与新闻传播机构享有的新闻自由所体现的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问题。如何平衡、协调这种冲突,是新闻侵权立法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司法实践中,最高人民法

5、院已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规定了一些特殊的规则来解决此类纠纷。本案即是有关规则适用的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六条规定:“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公开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作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其报道失实,或者前述文书和职权行为已公开纠正而拒绝更正报道,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结合本案,确定区广播电视台的行为是否构成对涂某某名誉权的侵害,应区别情况进行分析。  (一)区公安局纠正

6、对涂某某的处理前,区广播电视台的报道行为不构成侵权。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nstatusinYibincityl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st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allymeettheYibintravelneeds.Bus  区广播电视台

7、应区公安局的邀请对区公安局侦查一起抢劫案的行动进行报道是其行使报道特许权的体现。我国并无报道特许权的规定,但新闻法的有关理论确立了这种权利。所谓报道特许权,是指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公开的文书和其他职权行为,进行客观而准确的报道,应当免于承担侵权的责任。其理论依据在于公众有权了解国家机关为公众利益而从事公共事务、公务活动的情况,而新闻报道正是公众了解这种情况的根本途径。  按《解释》的规定,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的职权行为所作的报道不构成侵害名誉权,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报道的根据必须是国家机关公开的文书和公

8、开的职权行为,如果不是公开的,不在此列。区公安局所进行的侦查活动是公开的职权行为。区广播电视台对这一职权行为进行报道、符合这一条件;2.报道必须客观准确。“客观”是指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准确”是指报道与文书、职权行为的内容一致,不失实、不歪曲,不添枝加叶。相反,如报道失实致他人名誉受损,则构成侵害名誉权。所谓报道失实,是指报道的内容与国家机关制作的公开文书和实施的公开职权行为的内容不相符合。正确理解报道“客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