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ID:16932450

大小:42.0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26

【语文】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1页
【语文】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2页
【语文】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3页
【语文】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4页
【语文】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Ⅰ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见是产生诗的境界的重要条件。诗的“见”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

2、,亦可为“知觉”。直觉得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得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香,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得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就是“名理的知”。但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把全副精神专注在它本身形象,如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的“意象”。这种“觉”就是“直觉”。16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

3、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读崔颢《长干行》,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在你的意识全部,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就从诗的境界迁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这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美备。但是在用思考引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

4、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然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灵感亦并无神秘之处,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悟”。一种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独立自足的意象来看,那还有

5、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就不能算是好诗。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著一微点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而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真正的诗的境界是无限的,是永远新鲜的。(节选自朱光潜《诗的境界》)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无论是在诗歌欣赏中还是在诗歌创造中都很重要,有“见”才有“觉”,“觉”可以是“直觉”,也可以是“知觉”。B.凡所见皆成境界,这种境界能否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见是产生诗的境界的重要条件。C.看到一株梅

6、花,觉得是梅花,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可插瓶或送人,这就觉出了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种“觉”是知觉。D.对于个别事物的知是“直觉”,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是“知觉”,因此,“知觉”比“直觉”更重要也更有意义。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读崔颢《长干行》,马上把诗中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出生动的戏剧,暂时忘去其他事物,这就用“知觉”见出了诗的境界。B.欣赏诗歌,同时还思索诗歌的意义以及诗歌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从诗的境界迁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C.作诗和读诗都离不开思考和联想,思考越是周密,诗的境界也就越深刻;联想越是丰富

7、,诗的境界也就越美备。D.经过艰苦思索后豁然贯通,灵光一现,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灵感,诗歌的境界源于灵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6A.直觉的知可以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以转化成直觉的知,要想感觉出完整的诗的境界,二者是决不能同时进行的。B.诗的境界在直觉中成为独立自足的意象,形成完整的形象,因此,只要能辨清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就能进入真正的诗境。C.即使是同一首诗,不同的读者所“见”出的境界也不会完全相同,这是因为每个欣赏者当时当境的性格与情趣是有差别的。D.诗的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著一微点

8、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因此,它超越了时空限制而永远新鲜。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