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山碧螺春产销的发展

洞庭山碧螺春产销的发展

ID:1692948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3

洞庭山碧螺春产销的发展_第1页
洞庭山碧螺春产销的发展_第2页
洞庭山碧螺春产销的发展_第3页
洞庭山碧螺春产销的发展_第4页
洞庭山碧螺春产销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洞庭山碧螺春产销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训资料之一洞庭山碧螺春产销的发展碧螺春茶最初采自传说中的洞庭东山碧螺峰傍的几株野生茶树,后来才逐渐发展到洞庭东、西两山的山坞(山谷)。洞庭东山系半岛,西山是四面环水的湖岛。东山面积63平方公里,地形不很复杂,湖岸线较平直。山脉自东北走向西南,全境大体可分前山、后山两部分,在南端有一个深入山腹地的东南向山谷—俞西坞。最高的莫里峰为293.6米,由东北向西南走向,其他各峰大体依次递减。西山面积70.3平方公里,全形东北狭而西南宽,港弯很多,地形复杂,全境重岗复岭,最高的缥纱峰海拔336.6米,四周山峰较低,岗峦起伏较大,割切较烈,四周有不少深浅不等坐向不一的山谷。洞

2、庭山山岭大部分是五通系硬质灰白色石英砂岩和紫色云母砂岩及一小部分中生代石灰岩所构成。经长期侵蚀,山丘外貌极园浑。其间因地面下降沉溺为湖湾,再经坡积物、湖积物填充而成为较平坦的谷地,称为山坞。这些山坞有大有小,东山计有72个,西山更多,是茶(碧螺春)果生产的主要基地。碧螺春茶建国前产量很少,年均约1500公斤,建国后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和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茶叶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面积进一步扩大,产量也得到较为明显提高,1958年碧螺春茶产量就高达17.5吨。然而,以后碧螺春茶的产量却出现了停止不前现象,直到80年代初其生产区域仍以原产地洞庭东西山为主,产量也保持在15吨

3、左右。1980年洞庭东西山共有茶园5030亩,其中果茶间作面积4066亩,成片茶园964亩,茶叶总产量165吨,其中碧螺春15吨。长期以来,市场上碧螺春茶一直是比较紧俏,但产量之所以在一段时期内得不到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因为当时一直坚持实行的统购包销政策所限。这一政策在茶叶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时,对确保茶叶出口、边销和供应大中城市确实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生产的发展,茶叶供需矛盾也得到逐步解决,甚至出现了有些茶类供大于求时,还坚持这一政策,就不利于茶叶产销的进一步发展。尤其紧俏的名特茶如碧螺春茶等由于采制成本较高,而控制市场的供销部门制定的收购价格比较低,为完成指令

4、性任务而亏本生产,高档的亏损少些,三级以下亏损较多,群众反映十分强烈,都不愿多采交售,只能以政治任务的性质向产地布置生产,碧螺春茶的产量也就一直维持在十几吨左右。1985年中央开始采取除边销茶外全面放开的政策,这给历史名茶碧螺春在江苏的推广带来了机遇,碧螺春的产量也开始逐步提高。但是,在原产地吴县,仍受当地政府的调控,碧螺春的价格仍按收购部门制定的购销价格执行,产销不能直接见面。在供销部门确定的茶价中,其中间环节费用就占到另售价的50%左右,生产者获利很小,如1988年一级碧螺春茶的另售价是102.4元/500克,而收购价只有60.0元/500克。因此,群众生产碧

5、螺春的积极性无法提高,到1988年前后,苏州碧螺春的产量仍只有25吨左右。1990年省供销社和省物价局还联合发了苏供棉(90)11号《关于下达1990年茶叶指导价格的通知》,其中吴县东山碧螺春一级收购价为90-95元/500克,碧螺春茶的价格仍受供销部门的调控。90年代初随着供销体制的改革,茶叶尤其是碧螺春茶的销售也得了到彻底的放开。产销直接见面给生产者带来较高的收益,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最明显的是洞庭东西山茶农原来还把茶叶当副业来经营的,现在把生产经营茶叶提到了果品等农副产品的前列,而且,加快了发展步伐,从94年开始,吴县(现为吴中区)茶园的发展速度高达

6、3000亩/年。东山镇白沙村从1992年就开始率先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目前,吴中区的茶园面积已达到23550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达3500亩。碧螺春茶的产量也从90年代末的35吨左右跃升到2001年的94吨,2004年达到了126吨。(详见表一)。表一近几年苏州吴中区茶叶生产情况统计表年份茶园面积(亩)茶叶产量(吨)产值(万元)总面积其中无性良种总产其中碧螺春2000132001800125364080200114700200019294424020021680025001981024645200319550300020211752922004235503500

7、2081268910碧螺春在苏州以外的其他茶区发展起步相对还是比较早的,由于茶叶在江苏农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经生产主管部门的据理力争,江苏茶叶相对于全国茶区开放比较早,除了历史名茶碧螺春的原产地为保证国内外供应,必须坚持统购包销政策外,其他茶区只要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指标,多余的茶叶茶场就可直接进行销售。因此,在市场的拉动下,70年代在全省初开始出现创制名茶热潮的同时,有些了解碧螺春茶采制技术的茶场,在当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就开始自行仿制生产销售碧螺春。金坛市七十年代末碧螺春年产量就有200—250公斤,到90年代初碧螺春已在江苏省茶区迅速推广。此时,其它名

8、特茶还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