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880604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25
《因地制宜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域专业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因地制宜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域专业化(一)农业生产必须强调因地制宜农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有一个最大差异之点,它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交错的范畴。农业种植的作物、畜牧业饲养的牲畜,林业栽种的树木、水产业繁殖的鱼类和水生生物都是生物,都有它们本身的生长规律,都受制于自然条件,因此农业这个生产部门要特别讲究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多样。从气候条件来看,从最北面黑龙江北部的寒温带,东北、西北、华北大部分为温带,长江以南进入亚热带,最南面广东、广西和云南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台湾的南部一小角和南海诸岛属于热
2、带的范围。最湿润的南方山地年雨量可多达2,000毫米以上,最干旱的新疆一些盆地年雨量不及50毫米。再从地貌条件讲,也是十分复杂。全国2/3的面积属于山地丘陵,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青藏高原在我国,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在我国,世界上面积最广的石灰岩喀斯特地区也在我国,新疆的塔克拉沙漠是世界上有数的大沙漠之一,我国还有世界上最广大的戈壁地带。有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也有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气候、地貌条件再和土壤、天然植被条件交错在一起,构成我国自然条件繁复的地域差异性。联系到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为发展多样化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正是
3、发挥地区优势最大的潜力所在。这是有利方面。但从一分为二的观点看,我国自然条件也有对农业生产不利的方面,年雨量在250毫米以下,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地区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l/3,广大的山地对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还有沙漠、戈壁、高山冰川和永久积雪、寸草不长的石骨裸露地和西藏北部的高寒荒漠,这些在目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难以利用的土地加在一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2%,换句话说,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真正能利用的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从社会经济条件看,地区差异性亦不小。首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0多个少数民族有不少具有特殊的生产习惯和生活需要,各地区由于发展不
4、平衡,原有经济基础也不一样,农业生产的部门结构和生产水中也都存在差异,因此指导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但事实上对因地制宜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什么叫做“地”,有人认为地就是土,因地制宜就是因土制宜,因土种植,我认为这样理解就太窄了;也有人认为“地”或者“天”都是指大自然,因地制宜就是因自然条件制宜,我认为也不够全面;作者认为“地”还应包括一些具有地域差异性的社会经济条件在内。例如劳动力的分布,各地不仅有多有少,还有强有弱,有生产技术熟练与不熟练等等的差别;再如民族组成也有地域差异;上面说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产与消费习惯,
5、对农业生产就有不同的要求和对待;各地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生产水平也有差异,所有这些差异都会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因地制宜除了考虑自然条件外,还应考虑有地域差异性的社会经济条件,这样理解因地制宜的“地”才比较全面。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
6、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是总结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生产布局实践的一条好经验,也是今后进一步建设和布局的一个战略方针,规划经济发展建设,总讲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但怎样因地制宜,如何才算合理,理解得不一定很确切,现在中央提出: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可谓画龙点睛,指明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中心要求,帮助我们确切地理解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具体涵义。过去在左倾思想的影响下,以政治运动方式来推动农业生产,因此往往用一个统一的口号式的方针来指挥全国生产,忽视农业生产本身的地域差异,忽视因地制
7、宜,全国“一刀切”,事情就办不好,必然违背自然规律与社会经济规律,虽然有心想改造自然发展生产,结果事与愿违,非但不能发挥地区优势,而且造成损失,教训是够多的了。再加之在颁布一个方针时,方针制定者往往不加详细阐明其涵义和具体实施办法,在基层工作的同志如理解不清楚,在贯彻执行时就会出偏差。方针要有政策保证其实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也得有政策保证,要有法可循,相对稳定。群众由于过去政策多变,最怕的就是朝令夕改。森林法颁布后在一些山区之所以出现群众蜂拥上山乱砍乱伐,也是由于群众怕森林法会变,先把木材拿到手再说,这种心理状态也有以致之。在此要千方百计设法使群众树立对政
8、策的信任感。这里要强调的是方针政策,特别是有关农业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