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_1949-

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_1949-

ID:16869253

大小:1.48 MB

页数:189页

时间:2018-08-25

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_1949-_第1页
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_1949-_第2页
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_1949-_第3页
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_1949-_第4页
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_1949-_第5页
资源描述:

《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_194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1《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从国家和地方、英雄和传奇、动员结构、技术革新、劳动等不同方面对1949-1966年期间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与文化想象进行了多种角度的讨论,这些讨论既在文学之中,又在文学之外,这和作者近年来一直强调的打通文本内部/外部的研究有关,也可以视之为当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上的新的实践。显然,作者努力使文学重回公共领域,因此,在《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

2、-文化想象(1949-1966)》中,文学史始终处在和政治史或者思想史积极对话的过程中间。作者在强调了中国革命的正当性的同时,并没有刻意回避无理性的一面,而是严肃讨论这一正当性如何或因何生产出了它的无理性,这一讨论也使《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进入了现代性的核心部分。尤其《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的结尾,直接讨论了50-70年代社会实践的危机以及危机的克服问题,从而为进入1980年代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

3、949-1966)》既是一部文学史的研究著作,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行重新思考的一次思想旅程。蔡翔江苏泰县人。1953年12月生于上海。198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1970年赴安徽固镇县杨庙公社插队务农,后历任上海三轮铸件厂工人,上海长新色织厂技校教师,上海文学杂志社理论编辑、编辑部主任、主编助理、副主编,副编审。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2年调上海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学批评及散文随笔写作,著有专著《躁动与喧哗》、《侠与义——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此情谁诉—

4、—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随笔集《自由注解》、《写在边缘》、《语词别解》,散文集《神圣回忆》等。主要论著有《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漫游》、《日常生活的诗情消解》、《回答今天》,论文《何谓文学本身》、《退守还是重新出发》、《专业意识和新意识形态》、《城市书写和书写的“之物”》等。主编“新经典文库”小说丛书(9种)。《高加林与巧珍——〈人生〉人物论》获首届《上海文学》优秀作品奖诗文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漫游》、专著《日常生活的诗情消解》获第二、五届全国当代文学研究奖,《当代文学中的边缘人形象》获上海市首届文学青年文学奖。2目

5、录导论“革命中国”及其相关的文学表述第一章国家/地方:革命想象中的冲突、调和与妥协一、“地方”风景的叙述以及“风景’再建的困惑二、动员和改造中的“地方三、脱域、在地和“地方”的保存或者现代性的转换结语第二章动员结构、群众、干部和知识分子一、动员结构二、群众三、干部四、知识分子结语第三章青年、爱情、自然权利和性一、青年或者“青年政治二、爱情或者“爱情故事三、性或者“性的叙述结语第四章重述革命历史:从英雄到传奇一、“平凡的儿女,集体的英雄”二、传奇和一个故事的旅行三、“读者”和“市场四、为何或者怎样重达革命历史结语第五章劳动或

6、者劳动乌托邦的叙述一、《地板》的政治辩论和法令的“情理”化二、《改造》以及改造的故事三、《创业史》和“劳动”概念的变化四、《万紫千红总是春》:女性解放还是性别和解结语第六章“技术革新”和工人阶级的主体性叙事一、弱者的武器和工匠精神二、“文化诉苦”与“技术革新三、反智主义还是反专业主义结语3第七章1960年代的文化政治或者政治的文化冲突一、物质丰裕和物的焦虑二、“脱离领土?的运动和“重建领土”的努力三、生活小事和国家大事结语:“文学青年”为何再次出现结束语社会主义的危机以及克服危机的努力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危机二、克服危机的努

7、力三、1980年代的知识转型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4导论事关未来的正义—“革命中国”及其相关的文学表述《上海文化》2010第一期一在我的感觉中,当代思想或者当代理论的深刻分歧,可能并不完全在于对社会现状的表面的感知、异议或批评上,相反,更多的冲突将来自历史领域。这一冲突也未必都因为知识层面的逻辑缠绕,甚至,无关个案的真实性。史料或多或少都会被各自的理论结构所“征用”,个案将被夸大,并被用来证明自己是一个“读史者”的身份。可是,那能说明什么呢?每个人都能列举出一大摞的“个案”,并以此臧否历史。观念、阶级记忆、立场甚至各自的身体

8、感觉,隐蔽在眼花缭乱的理论术语背后,在自欺欺人的“去政治化”的喧嚣声中,却是更为强劲的政治性诉求,只是,有的人愿意承认,有的人不愿意承认罢了。按照韦伯的说法:如果你决定赞成某一立场,你就将侍奉这个神,同时,“你必得罪所有其他的神”。在这一意义上,恰如我曾所言,当代文学六十年,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战场。陈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