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方震华:军务与儒业的矛盾:衡山赵氏与晚宋

[台]方震华:军务与儒业的矛盾:衡山赵氏与晚宋

ID:16841664

大小:1.23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8-08-25

[台]方震华:军务与儒业的矛盾:衡山赵氏与晚宋_第1页
[台]方震华:军务与儒业的矛盾:衡山赵氏与晚宋_第2页
[台]方震华:军务与儒业的矛盾:衡山赵氏与晚宋_第3页
[台]方震华:军务与儒业的矛盾:衡山赵氏与晚宋_第4页
[台]方震华:军务与儒业的矛盾:衡山赵氏与晚宋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方震华:军务与儒业的矛盾:衡山赵氏与晚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史學十七卷二期二○○六年六月1軍務與儒業的矛盾──衡山趙氏與晚宋統兵文官家族*方震華**本文主要討論衡山趙氏祖孫三代以文臣身分統兵,抵禦女真、蒙古人的南侵,進而以軍功入朝執政的歷程,以及其成員在宋、元鼎革之際的遭遇。進而由這個家族所受的評價,分析統兵文官在士人階層中的地位,藉以呈現晚宋政治和士人文化的特色。自寧宗朝以降,南宋陷入長期的對外戰爭,導致統兵文臣的崛起,一些原本平凡的士人家族,憑藉軍功成為權勢顯赫的世家,衡山趙氏即為其中的佼佼者。但是,這些文官固然藉由投身軍務取得權勢和地位,所面對的挑戰其實十分艱難。既要冒險應付強大的外敵,又常遭受朝中激烈的政治鬥爭

2、的拖累,稍有不慎,即有身敗名裂之虞;而且一旦長期領軍,與武人接觸頻繁,他們文士的身分往往受到質疑。特別是道學興盛後,士人對內在心性修養的注意力遠超過外在的事功,更使統兵工作不受多數士人的認同。顯然,「儒將」的理念固然頗受宋代士人的肯定,但現實環境中的「儒將」卻十分難為。正因如此,即使本身有志於軍功,文人邊帥還是會安排自己的子孫在舉業和文職上發展,以致晚宋的統兵文臣雖多,父子相承邊帥之職的例子卻不常見。衡山趙氏形成三世統兵的現象,實為機緣巧合,而非族人刻意經營的結果。關鍵詞:南宋統兵文臣文武關係衡山趙氏軍事儒將理學*本文是國科會研究計畫獎助「晚宋的統兵文官家族──

3、從衡山趙氏談起」(計畫編號:NSC94-2411-H-002-035)的成果。本文初稿承兩位匿名審查人指正,獲益良多,謹致謝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2方震華新史學十七卷二期前言自唐代中葉以降,文、武分途的趨勢日益明顯,至北宋,文、武官的身分已有清楚的劃分。讀書人循科舉制度入仕為文官,在宋代帝王的支持下,權力逐漸擴張,從掌握行政、財政權開始,進而擴及軍政事務。因此,從仁宗時代開始,每有軍事行動,宋廷即指派文臣為最高統帥,武官屈居其下,負責實際戰鬥工作,而缺少參與決策之權。南宋前期,雖一度因武官勢力的膨脹,使文臣統兵的體制名存實亡,但寧宗時代又告恢復。1

4、寧宗朝以降,南宋陷入超過半世紀的對外戰爭之中,文臣因而承擔了前所未有的軍事責任。不同於武官,文臣在邊區立功,往往有入朝執政的機會,對於宋的國防軍事與中央政局都曾產生重大的影響。部分文臣因久任邊職,甚至出現父子相繼統兵的現象,形成顯赫的家族勢力。因此,統兵文臣的崛起是晚宋重要的歷史現象。自戰國時代以來,武將子弟往往隨父兄從軍作戰,藉此立功揚名,「將門出將」的現象十分常見,宋代仍是如此,武官世家迭興。2但是,對統兵文臣而言,他們的子孫自可承襲儒業,以讀書、應舉入仕,不須借助於戎馬一途。因此,寧宗朝之前,並未見文臣世代相承軍事職1參見劉子健,〈從儒將的概念說到歷史上對

5、南宋初張浚的評價〉,收入陶希聖先生九秩榮慶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國史釋論:陶希聖先生九秩榮慶祝壽論文集》(臺北:食貨出版社,1987),頁484-485;王曾瑜,〈宋朝的文武區分和文臣統兵〉,《中州學刊》,1984:2,頁108-110。2有關宋代武官世家一般性的討論,參見陳峰,《北宋武將群體與相關問題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第一章,頁2-31。Cheng-HuaFang,“MilitaryFamiliesandtheSouthernSongCourt:TheLüCase,”JournalofSung-YuanStudies,33(2003),p

6、p.49-53.軍務與儒業的矛盾3位的例子。我們不禁要問:為何部分晚宋文臣選擇世代相承邊帥之職?軍功對晚宋文人家族的發展又有何意義?文臣領軍的政策落實了「儒將」的理念,宋代士人普遍肯定此一體制存在的價值,但是,文臣長期投身軍務,與武人接觸頻繁,其行事風格及仕宦生涯難免異於一般文官。他們在文官群中的處境與地位究竟為何?他們的作為對於宋代文、武關係的發展是否造成影響?這些都是我們探討南宋歷史時不應忽視的議題。要瞭解晚宋文臣統兵的現象,必須觀察長期執行軍務的文臣家族,本文將從討論衡山趙氏入手。趙家從寧宗時代的趙方開始統兵,他的兒子趙范、趙葵,孫子趙溍、趙淮,相繼擔負南

7、宋國防重任,前後超過四十年。他們在軍事和政治上的表現,與南宋國運的興衰息息相關。透過研究這個家族,我們可以觀察到一批過去不受史學家重視的南宋士大夫,他們以政治和軍事的表現見長,與一般印象中高談性理的南宋士人有很大的差別。研究他們的仕宦歷程,以及時人對他們的評價,將有助我們理解南宋晚期的政治及士大夫文化。從書生到邊帥──趙方的崛起趙方是衡山趙家培養出來的第一個進士和文官。他本為趙常之子,趙常因其兄趙棠無子,乃以趙方為趙棠之子。3趙棠雖未入仕,但在高宗時代已開始讀書,與士大夫交遊,奠定家族日後發展機會:〔趙〕棠,少從胡宏學,慷慨有大志。嘗見張浚於督府,浚雅敬其才,欲

8、以右選官之,棠不為屈。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