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830925
大小:3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5
《古汉语数词三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李丽姣(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作者简介:李丽姣,(1989—),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方向古汉语数词三浅谈摘要:古汉语数词“三”表“多”的意义众所周知,例如“三番五次”、“一波三折”、“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等,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三”还表示“少”,例如“三心二意”、“三寸金莲”、“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等说法。清人汪中早已在《述学·释“三”、“九”》中明确提出了三可以表多这一用法,但目前为止仍未明确解释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对于三可以用来表少这一现象的解释更是少之又少。
2、文章列举大量实际例子证明“三”在文献使用过程中既表可以表“多”又表可以表“少”现象,并从人类原始思维和词汇演变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关键词:以三表多以三表少原始思维词汇发展众所周知,在古代汉语中,三除了表示实际数量以外,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意义,就是可以表示多。(1)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多年来辛勤伺候你,你却不肯照顾我。”这两句来自《诗经》,讽刺了统治者对于劳苦大众的残酷剥削,表达了人民的反抗愿望。这里的三岁是指多年的意思,不是确确实实的三年。(2)平原君欲封鲁仲连
3、,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战国策·赵策》“鲁仲连辞让者三”,并非指不多不少正好推让了三次,而是多次辞让平原君的封赏,“终不肯受”的“终”表明次数之多,如果仅仅推让三次,无法表达出鲁仲连爱国为民,不慕富贵的高尚品质。(3)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诗经·小雅·采薇》“三捷”都被解释为实数三次,朱熹《诗集传》:“戎车既驾,而四牡盛矣;则何以定居乎?庶乎一月之间,三战而三捷尔。”朱熹认为是一个月打了三次仗。孔颖达也解释为:“庶几于一月之中三有胜功。”诗句背景是边疆战士对于过去猃狁之战的回忆,描述了战况的激烈和紧张。我们没有实
4、际文献材料证明在西周时期,军队每个月都要打三次仗,更不了解是否每个月军队都要调动三次,所以“三”只是个概数,是多次的意思。(4)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以。”《论语·公冶长》这句话产生了一个成语“三思而行”,并且今天我们仍在使用。它意思是做事情要慎重,多加考虑。“三思”不是思考三次,而是反复考虑,然后再付诸于行动。下文的“再”是实数,指两次,孔子告诉他只要思考两次就可以了。(5)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指从三个方面多次反
5、省自身,并不是单单的每天反省三次,和上文的“三省”一样。在古汉语中,数词加上动作性的动词,表示的是动作的频率,是虚数。(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
6、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三隅”是指由一个方面推知更多的其他东西,现在我们还有成语“举一反三”。(7)范增数目项王,举所配玉玦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中范增多次举起身上所配的玉玦来示意项羽不要再三犹豫,赶快杀掉刘邦。没有文献记载证明范增只举起了三次玉玦,并且只有只举起三次无法表达出项羽的犹豫和宴会的紧张激烈。(8)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左传·成公二年》经常翻译成晋军追击齐军,绕着华不注山跑了三圈。但是,我们无法得知晋军到底追击了多远,而且齐军不可能只绕着华
7、不注山跑了不多不少正好三圈之后齐公乘坐的战车就被树干挂住了。所以“三”实际上是个概数,表多的意义。(9)(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尤恐失天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这里指周公洗一次头,多次握住自己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吐多次,周公为延揽贤才而忙碌,表达了他贤若渴、谦恭下士的态度。并非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10)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孟子·滕文公章句》陈仲子在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努力吞下已被金龟子幼虫吃掉一半的李子,三咽是在非常的状态下吞咽多次才吃完,只剩一半的李子还得多次吞咽,
8、突出了陈仲子三日不食的衰弱状态。下面举几个三表实数的例子,和上文三表多的意义作对比。(1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弗附于秦。《六国论》(12)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13)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微子》(11)(12)(13)中的三都确有所指,是实数。三国指韩、魏、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