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829654
大小:2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5
《如何真正帮助孩子面对挫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真正帮助孩子面对挫折060522张琪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其想办法让孩子远离挫折,还不如教会他们如何在面对挫折后,重新振作起来。3-6岁的学前儿童正处于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知、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从对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培养开始,让幼儿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利的精神条件,创造出孩子快乐健全的童年。挫折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终于到障碍或者是干扰,致使个体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
2、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而抗挫折能力是指对挫折的承受力,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得起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好不屈不挠的勇敢精神,就没有办法好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很难在社会上取得成就。研究显示,应付挫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密切相关的。马斯洛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当孩子面多挫折的时候,我们可以提醒孩子坏事是可以改变的。这一句话也许听起来很简单,但如何把这一句话传递给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坏事情发生时常常显得手足无措,比如输了一项比赛或者最要好的朋友冷落了他,自己的事情没有办法完成…
3、…孩子遇到类似这样的事情,总会觉得自己很没有用,很难过,很难很快地走出情绪的低谷,这种消极的想法会抑制孩子的思想动力。如果一个孩子认为他的难过和失落是难以改变的,那他就不会尝试着去改变它。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让孩子明白:一切困难都是短暂的,都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要给孩子希望和鼓励。许多孩子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时,我们应该为孩子寻找最合理的帮助,而不是盲目的让孩子宣泄自己的情绪或者压抑自己。我们应该与孩子及时的沟通,让孩子保持乐观的心态,根据孩子对挫折的反应进行必要的帮助。一般来说,孩子的反应可能有以
4、下几种:反应1:情绪激动型;反应2:独自生气型;反应3:转而忘记型。反应1:情绪激动型 有些孩子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会拼命的哭闹、倒在地上耍赖、叫的很大声、把手里的东西都扔掉等,情绪反应非常的强烈,呱燥难以平静。那么我们首先要让孩子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
5、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知道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既然遇到了,就应该好好地处理;其次让孩子知道任何无理取闹都无法带来他想要的东西,也无法改变糟糕的状况或者说是不顺心的事情。有些孩子只是习惯性的哭闹,以为可以改变什么,以为父母就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或者说他们只是想哭想闹,没有任何目的。此时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坏情绪而影响了我们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心情要以焦躁,转而再对孩
6、子施压。 其实这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很了解他的失落感,知道他心里很难过,并安慰他“遇到这种情况难过可以,因为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失落的。”,让孩子了解失望是很正常的,再和他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不能让孩子觉得,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哭过就好了闹过就好了,而是要让孩子在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况的时候,有能力去处理,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哭闹。我们也可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让孩子去做别的事情,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般而言,如果孩子能够从他擅长的事情中寻找到乐趣,那么他就知道了自己有能力掌控某些事情。这种训练通常可以使孩
7、子的思考模式很快从失望转变为“做其他事情一样也很快乐”上来,从而停止先前的不好的情绪。 反应2:独自生气型 这类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通常不会大哭大叫,而是在一旁酝酿生气的情绪,独自在心里难受,不表现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帮助孩子从自己的坏情绪中解脱出来,不要一直压抑在坏情绪中。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遇到挫折没什么,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让自己一整天不开心,没有心思去做别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提示孩子“我们换件事情做做,你有什么好主意?”让孩子的注意力从刚刚的情境中转移过来,从而不去想使自己不开心的事情。而且让孩子自己想有什
8、么事情可以做,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还是有能力去做别的事情的,并能够把事情做好,刚刚的事情只是有一点下差错,并不能代表什么,而自己有能力把糟糕的情况变好的。 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让孩子选择别的事情来做,或者可以问“你下次还愿不愿意做那件事,你觉得你应该怎么去做,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的比这一次好。”也可以在我们做别的事情的时候,让孩子搭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