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819515
大小:6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5
《如何编写好初中数学导学案(乔仲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导学案的编写高效课堂研讨会大会交流材料如何编写好初中数学导学案在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为适应现代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老师们正在努力寻找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路。如今,导学案无疑已成为新式课堂的载体。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我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一结构1.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首先,在编写导学案时,老师要把角色转变,把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和传统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区分开来。“学习目标”应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
2、方向。注意“学习目标”的表述程度,编写“学习目标”时应少一些概括性的语言,多一些具体性的语言,要让学生看得懂,具有可操作性,语言必须做到准确、具体、通俗易懂。 其次,学习目标应面对全体学生。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水平各有不同,“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生学情,分层制定。既要有适合绝大多学生的“普遍目标”,又要有适当的、适合学生成长的“发展性目标”。这样从目标上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三,学习目标应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更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制定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要能显现出这样的特点。“学习目标”20currencyd
3、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5中应明确规定学生必须要亲自经历的探究过程;当然,所制定的目标也要具有可行性,切勿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 2.编写好预习案,做足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预习环节是课堂延伸
4、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能否通过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足准备,我认为,编写几条科学合理的预习案显得尤为重要。预习案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是来自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我们要抓住这一可利用的特点,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上课前就把学生的心拉进课堂,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学习。有些导学案的预习案只是将课本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罗列出来,让学生通过查书来填空,这样的预习案不要也罢。如: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的形式为,两种变式:①;②◆1.变式①考题: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则a=;若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有一分支在第四象限,则a=变式②“”有多重含义:第一重:反比例函数
5、的两个变量之积等于一个常量(定值) 1、点:M(1,-6)、N(2,4)、P(-6,-1)、Q(3,-2),其中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是◆2.利用k求面积,或利用面积求k的值.*、函数与的图象交于点A、B,过点A作AC⊥y轴,则△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
6、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5ABC的面积是*、如图,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则k的值为。(注意点:利用面积求k时,一定要“看象限定符号”) 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已经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有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呢?他们可以通过做一些题目来检测自己。老师在编写“训练案”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题目要与目标对应。最好是针对每一个目标出一道题目,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答案的错对直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这种方法既快又好。(2)题目要“少而精”。课堂巩固要有时效性。即当堂练习,当堂讲
7、评。除去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每节课至多余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师生进行“训练案”的解决。老师在编写“训练案”的时候要精挑细选那些有代表性的题型,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帮助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3)“训练案”应难易恰当。巩固环节既是一个检测环节,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是一个提高学生自信的环节。学生经历短暂一节课的学习,知识掌握不可能十分牢固和变通,此时不宜采用难度过大的题目。这样不仅会延长处理时间,如若处理不当更会挫伤学生的信心或者使老师处于一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