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传播学意义下的赵树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小说获得了极为成功的传播,在文学传播史上谱写了华丽的一页,其成名作《小二黑结婚》一经刊出,“半年间发行四万册,创下新文学作品在农村畅销流行的新记录”①,“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仅在国内,就有《新文化》、《胶东大众报》、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先后15次转载或再版。同时还在全国各地被改编成山东快书、弹词、电影剧本等。《李有才板话》在《群众》杂志连载发表后,也在短短几年间,便被《解放日报》、《长城》、人民文学出版社等,转载再版达38次之多②。赵树理的小说不仅在国内洛阳纸贵,在国外也名动一时,“据不完全的统计,赵树理的作品已经在
2、三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苏联翻译成多种民族文字,日本重译很多,许多作品有三种以上译本。加上我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各种文字译本,赵树理的作品在四十多个国家流传”③。在进行文学传播时,赵树理的得意一招是,精心培育了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手足之情。作为传播者,赵树理有着诸多有利条件:(一)对接受者(读者)的深切了解。作为传播者,赵树理对自己的接受者(读者)作了准确定位:“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想写给农村中的识字人读,并且想通过他们介绍给不识字人听的”⑤,“他不想当文坛家,决心做‘文摊家’,也就是要做一个真正为广大农民所热爱的通俗文学家”⑥。由此可见,赵树
3、理十分明确而坚定地把自己小说的读者定位为农民。因其独特的身世和人生阅历,赵树理和他的接受者(读者)朝夕相处,打成一片,从而对他们有了深切的了解和把握:“他住在农村里,首先就参加驻村工作,同干部和群众一起研究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等重大问题。住在农民家里,就首先了解自己的房东,随时随地注意调查研究。他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著名的作家,但他不摆作家架子,他更象一个农民一样和农民生活在一起。他在群众的土壤里扎下了深深的根,他在思想感情上真正同群众打成了一片”⑦。赵树理曾说:“他们每个人的环境、思想和那思想的支配的生活方式、前途打算,我无所不
4、晓。当他们一个人刚要开口说话,我大体上能推测出他要说什么———有时候和他开玩笑,能预先替他说出或接他的后半句话”⑧。(二)对接受者(读者)的真切关怀。先农民之忧而忧,后农民之乐而乐。在赵树理心中,他的读者朋友———农民兄弟的喜怒哀乐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永恒话题,是一个一世化不开的情感死结。一方面,他为落后农民的愚昧麻木忧心如焚;为觉悟了的新一代农民的崛起欢呼雀跃;为解放区崭新的生活风貌放声歌唱;为被损害者的扬眉吐气真诚祝福。另一方面,对欺压善良民众的封建残余势力予以猛烈抨击;对立场反动、妄想继续鱼肉百姓的地主恶霸给予严正声讨;对蜕化变
5、质、丧失革命性的农村干部加以毫不容情的揭露。与此同时,赵树理还对官僚主义工作作风、有损农民利益的失当行为等等进行了及时曝光和预警。正是在这样一种真诚的为百姓服务的赤诚愿望下,二诸葛、三仙姑、二黑、小芹、孟祥英、福贵、催粮差、阎恒元、小元、章工作员等一系列人物赫然出现在赵树理笔下,深深烙印在读者脑海之中。为了农民兄弟的利益,赵树理甚至不惜个人荣辱、身家性命,犯颜直谏。在全国一片热火朝天的大跃进浪潮中,1959年春末,赵树理为《红旗》杂志写了篇长达万余字的《公社应该如何领导农业生产之我见》,旗帜鲜明地反对盲目制定高指标、瞎指挥。终其一生,赵树理
6、始终忠诚于他的读者朋友———农民。为农民写作,做农民的代言人,这是赵树理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其写作目的,即在于“用新文艺来挤掉那些充斥于农村的充满封建迷信或荒诞淫秽思想的旧文艺”,“用自己写的作品去挤垮那些才子佳人、状元招亲、鬼怪迷信之类的作品,一步一步夺取封建小唱本的阵地”⑨。夺取农村封建文化阵地的目的是用进步的思想去启发农民的觉悟,促其新生,促其成为一个真正获得了人之尊严和价值的,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赵树理的文学创作,深深包蕴着作者对广大农民真切博大的人文关怀。(三)博得接受者(读者)的真诚厚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赵树理以赤诚之心
7、,博得了他那些农民读者朋友的真诚厚报,“群众对待他,也象自己家里的亲人一样,欢迎他,信任他,离不了他。因此群众中发生的大小事情,他也就最先知道,而且根底摸得最清楚”⑩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
8、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农民们打心里视赵树理是自己人,是最忠诚可靠的朋友,即使在那黑白颠倒、凄风苦雨的日子里,农民朋友们给予他深切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