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813527
大小:21.7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5
《关于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的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索引号: 420426585/2013-07400 分 类:其他;意见 发布机构:市政府 发文日期:2013年05月07日 标 题:关于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的意见 文 号:襄发〔2013〕7号 主题词:产业园区集群建设关于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的意见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的意见 特色产业园区是围绕一个主导产业实施企业集聚布局、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园区,是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加快建设特色产
2、业园区,培育我市优势产业集群,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链垂直整合为抓手,围绕“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主导产业,依托现有各级开发区或新建园区,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空间集聚、管理科学、竞争有力的特色产业园区,促进主导产业专业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加快培育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二)基本原则 1.突出特色,集群发展。以特色主导产业为核心,实施产业链垂直整合,逐步形成“龙头+配套+服务”的联动体系,培育
3、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2.全市统筹,集中布局。新建重大产业项目实施全市统筹、分区落地,根据其产业类型集中布局至相应的特色产业园区。 3.集约用地,保护环境。严格企业入园条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园区。 4.龙头带动,平台支撑。大力发展经济规模大、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完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5.产城互动,社区融合。依托产业发展集聚人口,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实现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社区与园区融合发展。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
4、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 6.市场导向,创新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规划园区发展,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16年,全市力争建成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园区20个左右
5、,园区营业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上缴税金突破100亿元,入选襄阳市百强企业40家以上,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 以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为目标,聘请专业机构科学编制特色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制定发展路线图。 (二)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 1.壮大主导产业规模。各园区规划确立1-2个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产业链垂直整合,做大产业规模。 2.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采用股权投资、上市融资、银行融资等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采用并购重组、品牌经营、产业联盟等方式
6、实施产业整合,快速做强做大。 3.强化专业化配套协作。引进和培育产业链专业化配套企业,构建垂直整合协作的产业体系。 (三)实施产业链招商行动计划 1.完善专业招商机制。建立市主导产业办公室、产业招商分局和特色产业园区专业管理团队的联席会议机制,实行联动招商。建立企业招商激励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引进产业链配套项目入驻园区。 2.建立招商项目集中布局机制。全市引进的全省100强企业、全国500强企业、全球500强企业或招商引进的亿元以上投资项目,由市招商委员会进行项目联审,引导集中布局到特色产业园区。 3.建立异地落户利益分享机制
7、。对跨行政区域落户园区的招商项目,实行引入地和落户地税收、产值、招商业绩分享,具体办法由市招商委员会另行制定。 (四)实施产城融合行动计划 园区建设与旧城更新、新农村建设有机融合,推进城市“两改”、“两迁”,在园区周边规划建设生活配套设施。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支持建设科技孵化器、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每个园区至少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一个平台。支持园区按“九通一平”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自建或引进企业建设标准厂房。 (六)强化用地保障 1.优先保障园区用地指标。用好新增建设用地增
8、减挂钩、低丘缓坡改造等政策,优先保障园区建设用地。 2.提高园区集约用地水平。高新区、樊城区、襄城区园区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元/亩,襄州区不低于220万元/亩,其它各县(市)不低于150万元/亩。除高新技术项目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