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789275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4
《古籍数字化与文献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籍数字化与文献利用吴夏平【内容提要】古籍数字化成果显著,但其应用也存在不少问题。数字化本身的障碍、研究性质的差异、数字化导致思维方式的转变等因素,都影响到学术研究。因此,在利用时应具审慎态度。只有坚持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本位,创建个性化的数据库,才能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文献推进科研的发展。【关键词】古籍数字化;文献利用;工具本位;个性化数据库 一、古籍数字化现状 一般来说,古籍数字化指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纸质文献典籍转换成为可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两个层级:将印刷、抄写或其他形式的文献用数字方式来表达,属于第一层级;第二层级指的是能
2、够比较客观、完整地反映对象内容与思想的文献,这是数字技术与文献内容的完美结合,数字型的文献能够真实、完整地再现实体型文献的内容。[1]从目前进程来看,第一阶段发展得较好。 总体来看,古籍数字化的进程有几个特点:其一,台湾地区中文古籍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早。台湾地区的中文古籍数字化工作从1984年开始,台湾“中央研究院”就着手进行古籍数字化工作。目前,已开发的古籍检索系统有汉籍电子文献瀚典全文检索系统,文物图像研究室资料库检索系统,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内阁大库档案。台湾大学中华电子佛典线上藏经阁大正藏全文检索系统,台湾元智大学“网路展书读”等。基本涵盖了唐代以前绝
3、大部分传世文献。其二,香港地区古籍数字化建设成果丰硕。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下属的“汉达古文献数据库中心”HightideagainstCCPbloodyanTomb,CommunistPartymembersandpartoftheexposedTombareavacatedbyprogressiveyouth.IvisitedinBeijingin1985whenitwasoldundergroundcomrade,sisterofYaoZhiyingYaoMuzheng(thenDeputyDirectoroftheex
4、ternaltrademagazineforthepromotionofinternationaltrade,deshengmenWai,theReed所开发的全文数据库资料包括甲骨文数据库、竹简帛书出土文献电脑数据库、金文全文计算机化数据库、先秦两汉一切传世文献计算机化数据库、魏晋南北朝传世文献数据库,中国类书数据库等等。其三,大陆古籍数字化建设奋起直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陆一些图书馆进行了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尝试。1996年,上海图书馆与长江计算机集团合作,建立了古籍影像光盘制作及检索系统,到1999年4月,该系统已经完成古籍善本1000多种60万
5、页的扫描和标引工作。一些有前瞻意识的公司先后研制推出大型古籍数字化成果,如迪志公司、书同文公司研制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电子检索系统。国学公司研制的包括二十四史、《全唐诗》、《全唐文》等在内的大型古籍文献数据库《国学宝典》等。其四、中文古籍的数字化建设不仅在国内开展,在国外也有一定的研究,如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建设了中文古籍善本书目数据库,挪威的奥斯陆大学建设了先秦诸子百家全文检索系统,这些都丰富了中文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内涵.[2]另外,各地方图书馆也纷纷整理开发地方文献,特别是很有特色的地方志数据库,许多地区已经做得非常好。 数字化古籍最大的特
6、点是具有检索功能。以《国学宝典》为例,《国学宝典》大型古籍文献数据库全文检索系统,含二千多部重要古籍文献,具有全文逐字索引、字词频统计、智能模糊查询、自动卡片生成等功能,基本上能满足学术研究和科研开发的需要,在辞书编纂、主题查找、统计分析、古书辑佚等方面具有极大的辅助作用。 古籍数字化工作不断进展,最新的成果是由北京大学李铎博士等研发的《全宋诗电子分析系统》。这个系统名称以智能“分析”替代全文“检索”,因为“它是由计算机提供经过分析筛选的条理化的信息,已经带有智能化的特点,可以直接完成一些人力无法完成而又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如‘字频分析'、‘格律分析'、‘
7、用韵分析'、‘重出诗提取'、‘话语系统分析'等等。”[3]据李铎博士介绍,将来可以利用计算机智能化特点,让计算机自主学习,标点《四库全书》。我们深切地期望此嘉惠学林之举能进一步深入。二、数字化古籍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毫无疑问,数字化古籍对科研工作带来便利。古籍数字化是前无古人的,我们甚至可以设想,传统私人藏书在不久的将来会消失,一台计算机甚至一个智能U盘,就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图书馆,而且这个图书馆具有强大的全文检索功能。所有这些都将改变整个学术结构。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我们所思考的是,在古籍数字化时代,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古代文献,尽可能地避免因信息技术与传
8、统的矛盾而产生的消极影响。我们的担忧不是毫无理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