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781010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4
《中医心理治疗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传统心理治疗研究【摘要】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最具有价值。心理治疗是传统中医的一个重要治病手段,古人称之为“治神”、“医心”等,并认为“若善用之,奏效甚奇”。分析古医籍中常用的心理疗法,可将其归纳为说理开导疗法、移精变气疗法、物证释疑疗法、以情胜情疗法、激情刺激疗法、习以为常疗法及气功疗法等。认真研究并掌握这些心理治疗方法,有助于将现代心理治疗与传统相结合,真正达到心理治疗本土化的目的。【关键词】传统中医;心理治疗;认识;应用在中国,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社会适应不良等,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因
2、素,其危害性呈迅速上升的态势,[1]对于这类疾病,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是不够,甚至是无效的,而心理治疗却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2]目前国内心理治疗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心理状态等与西方人差别很明显,心理治疗中不能简单、机械地套用西方理论模式。现代心理学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因此,不少人认为心理治疗也是近现代中国才有的,是西方传来的。其实,中国传统的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病手段,如传统中医一样,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3]作为中国的心理治疗,必须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与医学有着深入的理解。中医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心理疗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在
3、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许多医家十分重视心理治疗的作用,并不断探索,总结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运用于临床。1.传统中医对心理治疗的认识心理治疗,在传统中医文献中有许多称谓。影响大的有“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治意”(《续名医类案》)、“医心”(《青囊秘录》)、“人事制之”(《丹溪心法》)等。传统中医历来重视心理治疗在临床上的重要作用。《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说明古人早在两千年前就看到了“治神”的重要性,并把它放在了治疗的首位。如何“治神”呢?历代名医从丰富的临床实践中
4、总结出“心药还须心药医”。何谓“心药”?古人曰:“心病不知何许药医也,不详其性状,不明其用量,亦不悉其产地,而奏效甚奇”。可见“心药”并非真正之药物,而是指心理治疗。只要善于运用,它不仅可以治愈药物无法治愈的疾病,而且往往能收到奇特的效果。2.常用的中医传统心理治疗据统计,中医文献中有记载的心理治疗医案高达六百多例。将其中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归类,可概括为八种心理疗法。2.1说理开导疗法说理开导疗法是医生通过解释病情,阐明道理,让病人了解致病原因、后果及危害性,从而消除疑虑、恐惧等消极情绪,纠正不良行为,以获满意疗效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4】此疗法的经典
5、论述出自《灵枢·师传》:“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2.2移精变气疗法移精变气疗法又称转移注意法。何谓“移精变气”?古人曰:“导引谓之移,振作谓之变。”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
6、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也就是说,医生可采用各种方法转移和分散病人的精神意念,以达到调整气机,促使疾病康复。一般说来,人患病之后往往过分关注自身疾病,整日忧心忡忡,这样常会加重病情;或是病人的某些不良行为,由于过分注意反使其强化而成为病态行为。因此,在治疗中医生应有意识地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解除病人的精神障碍及行为问题,促其康复。此类方法在古籍中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儒门事亲》有山东杨先生用此法治愈“洞泄不止”病人的记载。对泄泻不止的病人,杨医生开始并不直接与之讨论病情,而是先了解病人的喜好,并与其海阔天空地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
7、。病人由于专注于与医生的聊天中,意忘记了跑厕所,泄泻自愈。《续名医类案》也指出:“投其所好而移之,则病自愈。”2.3物证释疑疗法此法是指对因疑而生病的人,医生可借用一些物件,同时配合语言诱导,消除致病的心理因素。此疗法与现代的安慰剂暗示疗法极为相似。2.4以情胜情疗法以情胜情疗法是指医生依据中医五行相克理论,运用某种方式唤起病人新的情志抵消或制约原有的过盛之情志,从而治愈疾病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5】中医将情志活动归为五志,五志之间具有相克相胜的规律,即: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对于采用什么方法来达到以情胜情之目的,元代张子和论述的最为详细且实
8、用。他指出:“悲可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