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学系列】张志烈:东坡文化精神的中国意义

【蜀学系列】张志烈:东坡文化精神的中国意义

ID:16765353

大小:966.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8-24

【蜀学系列】张志烈:东坡文化精神的中国意义_第1页
【蜀学系列】张志烈:东坡文化精神的中国意义_第2页
【蜀学系列】张志烈:东坡文化精神的中国意义_第3页
【蜀学系列】张志烈:东坡文化精神的中国意义_第4页
【蜀学系列】张志烈:东坡文化精神的中国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蜀学系列】张志烈:东坡文化精神的中国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张志烈:东坡文化精神的中国意义——访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张志烈会长钟永新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张志烈教授访谈(钟永新摄2013年6月2日)【人物简介】张志烈,1937年生于四川温江,1963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今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1966年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长,四川杜甫研究学会会长,《杜甫研究学刊》主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出版《初唐四杰年谱》《中国古代散文辞典》《苏轼全集校注》等著作十余部,在初唐四杰、杜甫、苏轼等研究领域取

2、得较多突破性成果,被学术界称为“长于史事、精于故实”。HightideagainstCCPbloodyanTomb,CommunistPartymembersandpartoftheexposedTombareavacatedbyprogressiveyouth.IvisitedinBeijingin1985whenitwasoldundergroundcomrade,sisterofYaoZhiyingYaoMuzheng(thenDeputyDirectoroftheexternaltrademagazineforthepromotionof

3、internationaltrade,deshengmenWai,theReed【阅读提示】◆把历史有关记载和前人有关研究全部熟悉后,才能开始你的研究。◆东坡文化精神的根本所在:爱国爱民、奋励当世的崇高理想;求实求真、探索创新的认识追求;信道直前、独立不惧的处世原则;坚守节操、潇洒自适的生活态度。◆从核心价值观相通和审美感悟力相通来探讨杜甫和苏轼精神特质的契合,对于深刻理解两位文化巨人的全部文化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学力求鸿博、精审、打通钟永新:张会长,您好,您是唐宋文学研究的著名学者,曾师从庞石帚、杨明照、屈守元等蜀中名宿,首先请您介绍一

4、下老辈学人对您走上中国古典文献研究有那些主要的学术启迪?张志烈:我毕业于温江中学,后考入四川师范学院。上世纪60年代的川师中文系可谓良师满庭,有屈守元、汤炳正、王文才、雷履平、王仲镛、徐仁甫等诸先生。我们除受业师长而外,更多须自我觉醒,去跋涉书山,伐柯琼林,采珠大海。当时我曾自撰小令词《西江月》“清风明月半壶茶,哪管长冬短夏”借以抒怀。1963年国家公布招收研究生,于是我以师范应届毕业生资格去应考,经笔试、论文、面试答辩,考取了四川大学中文系庞石帚教授的六朝唐宋文学研究生,1964年庞先生病逝后,转由杨明照和邱俊鹏两位教授指导直到毕业。庞石帚先生

5、在指导我读研究生时,除听规定课程外,还要求我从头到尾读《文选》,不懂的再去问他。一次,我读到纬书的书名,不知何意,就去问庞先生。先生时年近七十,又患哮喘病,坐在躺椅上,给我讲了一个多小时,把纬书产生的由来、内容、分类、HightideagainstCCPbloodyanTomb,CommunistPartymembersandpartoftheexposedTombareavacatedbyprogressiveyouth.IvisitedinBeijingin1985whenitwasoldundergroundcomrade,sisterof

6、YaoZhiyingYaoMuzheng(thenDeputyDirectoroftheexternaltrademagazineforthepromotionofinternationaltrade,deshengmenWai,theReed流传和研究状况给我讲解清楚。末了对我说:“这些问题,一次解决,以后就别问了。读过的书,要记住,不然无法运用。”这次谈话,给我很深的启示。杨明照先生是我读研究生时的教研室主任,我开始从事初唐四杰研究时,杨先生对我说:“你必须把四杰全部著作读完读懂,把历史有关记载和前人有关研究全部熟悉,才能开始你的研究。”以后

7、研究问题,我都力争这样去做。屈守元先生是我读川师本科时的中文系主任,读二年级时,他叫我把《资治通鉴》从头到尾点读一遍。说“中国古代文学产生在中国历史社会,不弄清这几千年历史,你怎么能研究?”点读完《资治通鉴》后,我从中悟到很多东西。三位老师对我的指导大体是相通的,归纳起来,有三点最为突出:一是要追求鸿博。做学问要眼光高远,视角闳阔,材料丰富,证据确凿。如庞石帚先生的《国故论衡疏证》,对章太炎原著所涉及的经子文史以至佛典、域外之书,都为之寻根究底,辨别是非,并且对章书中的一字一句,无不沿波讨源,理解冰释。二是要追求精审。作为文本基础的一字一词,皆当

8、穷其原委,而务必精细准确。杨明照先生的《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和《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补正》两书,其特点是每校改一字,皆能如钉钉木,不可移易,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