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750401
大小:273.5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24
《【历史】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项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左传》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授冠戴爵,进入仕途),人臣隶圉免(服杂役的各类奴隶因战功可成自由民)”。春秋时期这些现象的流行A.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B.是新的生产方式得以确立的表现C.是军功爵制实行的开端D.说明郡辖县的行政建制日趋普遍【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以军功作为封赏的标准,推行军功爵制,这种做法有利于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A
2、项正确。题干强调军功爵制促进社会关系的调整,与新的生产方式确立无关,排除B。题干强调军功爵制实行,没有说“开始”,排除C。春秋时期地方制度仍以分封制为主,D项说法错误,且题干无法体现,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举见任(现任)通判。”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B.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C.防止知州受到通判制约D.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州府长官不能举荐、拔擢通判,实际上就是
3、为了防止知州、知府与通判相勾结,导致通判无法有效监察地方,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在于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D项正确。题干强调州府长官不能举荐、拔擢通判,并没有体现地方军政权力分离,排除A。中央拥有通判的任免权,目的是利用通判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而不是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排除B。中央拥有通判的任免权,实际上希望通过利用通判制约知州,排除C17。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3.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
4、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③“莞(“莞”即“管”)盐铁,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yōu)(农具)淡食”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A.③④①②B.③②④①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答案】B4.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主要是由于A.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B.地域文化的独特性C.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D.科举选才
5、公正公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可知其基于科举录取在南北方的差异,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平衡南北的科举录取,故选C。材料体现了遴选优秀人才要根据地方实际,排除A;科举考试有统一的标准,南北科举考试录取比例不同与地域文化无关,排除B;如果单就按考试成绩录取来看,材料的做法显然不够公平,排除D。17点睛:科举考试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决定于经济发展,由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这样南方
6、经济逐渐赶超北方,这为发展教育事业奠定物质基础。但政治重心并没有同步南移。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平衡南北的科举录取是必要的。5.《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在前一关系上的主张是A.君轻民贵B.君主受命于天C.制天命而用之D.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C【解析】荀子主张在天人关系上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是君民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6.西汉流行的儒家经典是靠经师口授,用隶书写成,被称为“今文经”
7、;后来在孔府旧宅等处发现的使用前代文字书写的经书,被称为“古文经”。但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其主要原因是A.秦代焚书,古代典籍真假难辨B.时代变迁,阅读隶书已成习惯C.传承断绝,五经内容差异甚大D.儒学独尊,利禄之争日趋激烈【答案】D【解析】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处于“独尊”的地位,所以今文经受到追捧,古文经不受重视体现出利禄之争日趋激烈,故D正确;A不符合汉代儒学独尊的时间;B中阅读隶书已成习惯不是出了体现主旨;C中断绝不是材料现象主要原因。7.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认为:“盖亭林论学,本悬二的:一曰明道,一曰救世。其为
8、《日知录》,又分三部:曰经术,治道,博闻”。梁启超认为此人的学术思想的特点是A.救亡图存B.内圣外王C.格物致知17D.推故致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盖亭林论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