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701219
大小:49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24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其属于( )①思想认识,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③上层建筑,服务于先进的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A.①②
2、 B.①③ C.②④D.③④[答案] D[解析] ①表述不合理,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起推动作用;②表述错误,价值观不属于生产关系,而是上层建筑。故③④当选。2.近年来,简政放权一直是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头戏”,政府通过推进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增强市场经济发展的活力。简政放权是( )①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④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选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解析] 13政府通过推进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增强市场经济发展的活力,简政放权是通过变
3、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当选;①不选,与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无关;③不选,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重要途径而非根本途径;④当选,简政放权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选择。3.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小微企业是就业的主渠道、发展的生力军。继续实施定向调控,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让积极财政政策更大发力,让今天的“小微企”赢得发展的大未来。这表明( )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②上层建筑调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④改革能够直接推动社会的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 A[解析] 题干中“进一步加大对小微
4、企业的税收优惠”“让今天的‘小微企’赢得发展的大未来”,体现了生产关系调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①正确;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小微企”发展,体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③正确;题干中税收优惠政策不属于上层建筑范畴,②不选;④中“直接”表述错误。4.新一轮农村改革,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这表明( )①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③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④要把人民
5、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解析] 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属于生产关系的改革,这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是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的体现,②④正确;①说法错误,排除;③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5.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议、调研等多种场合谈及“改革”,他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其目的是让广大人民受益”“改革贵在行动”“中央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是下篇”。下列选项中对于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改革是解决社会
6、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B.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13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现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答案] C[解析]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为了调整不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不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而不是为了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故选C。6.面对野蛮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反映出人民群众( )①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②自己解放自己,是推动历史发
7、展的决定力量③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答案] D[解析] 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①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④说法错误。7.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宣示了中国对历史、对和平、对国际秩序和人类文明等方面的看法,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也传递了中国珍爱和平的坚定信念,引发了国
8、内外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让我们共同铭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