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69918
大小:8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13
《5《老马》,2《妈妈》讲学稿(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讲学稿系列课型:新授主备人:蒋刘芳审核人:梁咏娟、甄宝华时间:2012-4-13编号:12132gey-x026课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大地的歌吟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教学目标:1、理解思想内容,领会“苦难的琴音”的意义。 2、体会诗歌对生活的概括力和暗示性的艺术手法 3、品味富有弹性与张力的诗歌语言。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老马》一、走近作者: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
2、,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创作的深厚基础。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26年秋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逃亡外地。1930年至1934年,入山东大学学习,在新诗创作上得到了闻一多的鼓励和帮助。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艺术上具有朴实、严谨、含蓄、凝练的特色,受到茅盾,闻一多等人的好评。茅盾曾断言:“在目前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老马》即选自此诗集。抗战前,诗人
3、还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抗战期间,出版了《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抗战后又有政治讽刺诗《宝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建国后任《诗刊》主编,出版《臧克家诗选》《学诗断想》《诗与生活》等诗文选集。 整体感知 《老马》是诗人早期的作品,写于1932年4月。诗人笔下的老马,继承了杜甫的《瘦马行》《病马》以及李纲《病牛》等咏物诗的传统,借物抒情,对负荷沉重的中国农民,表示深刻的同情。如果联系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历史背景看,把《老马》的主题推而广之,实际也是古老的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
4、和中国人民忍受苦难的象征。中国是具有四千年悠久历史的农业国,百分之八十是农业人口。老马拉大车是北方农村常见的景象。诗人捕捉这一常见的农村景象,用以象征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负荷和苦难历程,引人思考和关注。诗人始终眼光向下,注视着苦难的中国大地和挣扎在死亡与饥饿线上的底层人民。不仅他的思想和农民的思想相通,而且他写诗的态度也是农民式的,他认真而执著地提倡“苦吟”,这在中国现代诗坛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赏析思考:1、诗分两节,每节四行。第一节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答:诗作的第一节出现
5、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悲惨的画面:一匹衰老的瘦马,已经筋疲力尽,不堪驱使了。老马被迫驮上难以承受的重荷,默默忍受着,没有发出任何怨言和抗议,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只是“把头沉重地垂下”。这样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老马苦不堪言的悲惨处境,揭示了它坚忍的性格和渺茫的希望。2、找出对老马外在形象的描写诗句,分析老马性格特点?答:描写老马外在形象的诗句:第一节:“它把头沉重的垂下!”;“他横竖不说一句话”,老马性格——逆来顺受忍辱负重3、找出对老马内在神情描写的诗句,分析老马性格特点?答:第二节:“他有
6、泪只往心里咽”,“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老马的命运——苦难无尽头第二节的头两行,紧接第一节的末了,写老马的命运掌握在车夫手中,“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忍住眼泪,“往心里咽”。三四两行,呼应第一节。既然装够了大车,作为马车的“主人”,自然要挥舞响鞭,命令老马把大车拉向预定的目的地。老马看见一道鞭影飘来,垂下了的沉重的头不禁抬起来“望望前面”。 诗句一共八行,除了第一行写车主的内心世界外,其他七行都是写老马:第二行写老马默不吭声、逆来顺受的性格;第三四两行写老马的感受和形象;第五六两行写老马的内心活动;第
7、七八两行写老马在鞭影驱使下的表情和形象。问题探究一、诗中的老马有何象征意义? 解放前的中国农民头上有大山压着,具体地说就是“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正像老马的超负荷,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一样。面对着沉重的压力,老马垂首咽泪,忍辱负重。显然,诗人受到了农民性格的感染,所创造的形象,象征地地道道的农民,象征古老的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象征中国人民忍受苦难。二、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反语等表现手法。对老马,采用实的写法,用白描的手法正面勾勒出老马的形象特点;对车主,采用虚的写法
8、,这就留有空白,让读者去想象。还恰倒好处地运用反语:“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多少血泪,多少愤懑凝结成这开头的两句。 三、如何理解“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一句? 最后一句有不容忽视的双关意义。从抽过来的一道鞭影看,所谓“前面”当然是老马按照车主的意旨奔向的目的地,但也暗示老马的命运不会一团漆黑,是会起变化的。 语言品味一、平易朴实,口语化 诗人认为:“把一句诗写得叫人人懂,懂了还觉得好,这难,把一句诗雕得自己懂,这很容易。”所以他写诗力求平易、朴实,然而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