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补平泻针法小议.doc

平补平泻针法小议.doc

ID:16630944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23

平补平泻针法小议.doc_第1页
平补平泻针法小议.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平补平泻针法小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平补平泻针法小议【关键词】平补平泻针刺补法泻法  对于针刺手法中的“平补平泻”问题,自古至今,各针灸医家认识均不一致,且各有主张,各抒己见,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就此浅谈如下。  1古代观点  1.1宋代朱肱在《类证活人书》中提到一种“平泻法”,但没有提到“平补法”。如“凡妇人病,法当针期门,不用行子午法(捻转补泻),恐缠脏膜引气上,但下针令病人吸五吸(行气),停针良久(以待阴气至),徐徐出针(徐疾补泻法中的泻法),此是平泻也。”,同时也涉及到呼吸补泻法的内容,可见这种针法是指刺激量较小,较平和的泻法,是比较轻的泻法。  1

2、.2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指出:“有平补平泻,谓其阴阳不平而后平也,阳下之曰补,阴上之曰泻,但得内外之气调则已。有大补大泻,惟其阴阳俱有盛宏,内针于天地部内,俱补俱泻,必使内外之气相通,上下相接,盛气乃衰……。”杨继洲所说的“平补平泻”针法,是先补后泻的针法,则与“大补大泻”相对而言,既是“小补小泻”,是刺激量小的一种针法,也有补泻作用。  2现代观点  2.1《针灸学简编》书中指出:平补平泻法,操作方法很简单,即将针不快不慢地刺入穴内,然后再来回均匀地捻针或者采用其它各种基本手法,借以激发经气,使病人得到一定的感觉后,将

3、针退出体外。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不虚不实或虚实难辨之症。是不分补泻的手法操作,这种说法认为病邪在经脉,未入脏腑,很难区别虚实或虚实夹杂的病症;此时采用“平补平泻”的针法,也就是不分补泻的针法。这和上述古代医籍记载的“平补平泻’针法是不相同的。  2.2《简易针灸学》书中记载:平补平泻是指力不轻不重,即不偏于左右捻转,也不偏于上下提插。”这说明平补平泻针法指力适宜,不要轻也不要过重,捻针时不要偏于左、右,提插时,用力要相等,不要过轻或过重。  3对“平补平泻针法”的认识  3.1用“平补平泻”针法来命名认为这种针法本身就应该属于补法

4、或泻法,达到补正气或泻邪气的作用。说是非补非泻的针法,是没有根据的。如在临床应用时,遇到瘦弱的病人,不可专行补法,只宜平补平泻针法,这种平补平泻针法,即是先泻后补的针法,先泻邪气,后补真气,才能彻底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3.2把“平补平泻针法”看作是不分补泻的针法这种观点似乎是含有贬低其它针法的意义。针灸治病的原则,正如《灵枢·经脉》篇中指出:“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2这说明疾病属实者当泻,属虚者当补,病在经脉者应针刺经脉,因病邪在经脉,很难分虚实,只能分寒热,故刺其发病经。

5、针刺就应本着这种针刺原则进行治疗。故认为平补平泻针法不分补泻是不合乎虚补实泻的治疗原则的。  3.3主张平补平泻针法用于补泻前后其方法为不断左右捻转,同时上下提插。这种针法用于针刺前,是寻找针感的方法,在有针感的基础上进行补泻操作,把平补平泻针法看作是针前的候气法或催气法,这似乎又和“平针法”有些相似。如果用于针刺补泻后,是为了加强针感,或松动针体,将针提出,是在针灸临床中的实际操作方法。  4小结  平补平泻针法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针法,也是有效的针法,但由于对平补平泻针法的认识不同,操作也不一样,今后应力求平补平泻针法从理论

6、上、操作上达到统一,以明显提高平补平泻针法的临床效果[13]。【参考文献】  [1]李宏斌,刘凯,秦利芳.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27(6):4142.  [2]刘海峰,刘军,许广里.脐周四边穴治疗腰间盘突出症3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208.  [3]杨玉光.针刺配合中药外用治疗足跟痛48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8):67.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