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两章》教案及练习

《孔孟两章》教案及练习

ID:1663050

大小:7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2

《孔孟两章》教案及练习_第1页
《孔孟两章》教案及练习_第2页
《孔孟两章》教案及练习_第3页
《孔孟两章》教案及练习_第4页
《孔孟两章》教案及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孟两章》教案及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季氏将伐颛臾》(《语文读本》)《寡人之于国也》二.教学重点(一)文学常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他整理了许多古籍,如《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还编写了历史著作《春秋》。这些书被汉以后的读书人尊为“经”,孔子的儒家理论也作为正统统治了我国两千余年。《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辑录的有关孔子及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作品,内容包括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事等方面,是研究儒家思想的最主要著作,是古代读书人必

2、须读的《四书》之一,全书共20篇。《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发展了它,形成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体系——孔孟之道,因而孟子也被尊称为“亚圣”。其主张观点包括政治上的“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反对兼并,反对暴政;在哲学上提出了“性善论”。《孟子》一书共分为七篇,其中多数为论辩文章。孟子的文章富于雄辩,鼓动力强,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同时他又善于运用比喻等手法,将抽象道理具体化,使文章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二)写作背景《季氏将伐颛臾》:鲁国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3、犯上,国君势衰。颛臾国为鲁附属小国,季孙氏欲攻之,一方面是贪图土地,另一方面也担心颛臾与国君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不利于季氏。当时冉有为季氏宰,季路也在季氏门下,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备工作。《寡人之于国也》: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对内残酷剥削,这就造成了兵源缺乏,因而争夺劳力就成了当时各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三)课文内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课文内容结构: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2.(1)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

4、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2)简析孔子对三人述志的态度。(3)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明确:1.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2.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让”。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3.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态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季氏将伐颛臾》:第一段:冉有,子路向孔子汇报将伐颛

5、臾的情况,孔子委婉责过,分析不能伐的理由。第二段:针对冉有的争辩,孔子引用名言并设喻进行批驳,强调其责任不可推卸。第三段:冉有替季氏辩护,孔子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内“均、和、安”对外“修文德以来之”,最后指明季氏别有用心。《寡人之于国也》:第一部分(第一段)针对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树靶子。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未正面回答梁惠王的疑问,而用对方热衷的“战事”设喻,引出自己的主张。第三部分(至结尾)具体阐述使“民加多”的具体内容。孟子首先提出合理发展生产是实行“王道”的开始,也是使民

6、加多的初步举措。进而提出发展生产的措施及其效果,最后阐明了“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三.教学难点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施动者,宾语是动作的对象。而在文言文中动、名、形容词作谓语时,句子的主语不是施动者,而是主语使宾语发生某种动作行为,即“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作用。就是“使动用法”。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例: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2.名词的使动用法。例:汗牛充栋(使……出汗)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富国强兵(使……富有,使…

7、…强大)诸侯会盟而谋弱秦(使……衰弱)4.否定句宾语前置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翻译以前学过的句子1.微斯人,吾谁与归?2.忌不自信。3.何厌之有?4.何陋之有?5.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6.唯利是图寻找规律和方法:(1)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以结构助词“是”、“之”提前宾语。【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选出加点“而”表示关系不同的一项()A.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B.位尊而无功C.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选出加点字“者”用法不同的一项()A.丘也闻有国有家

8、者,不患寡而患不均B.吾二臣者皆不欲也C.昔者先王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