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3

【历史】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3

ID:16627228

大小:70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3

【历史】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3_第1页
【历史】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3_第2页
【历史】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3_第3页
【历史】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3_第4页
【历史】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3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玉溪一中高二(2015)届历史第一次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1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考古队在雅典公民大会遗址处发掘出如图所示文物,文物上刻有某些人的名字。对这些文物的分析,正确的是A.它可作为古代雅典直接民主的证据B.这些文物全部出自于梭伦改革时期C.陶片上有名字的人都要被放逐国外D.陶片上刻的不可能是执政官的名字2、马克思曾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但在体制上,雅典的民主政治也留有一个“漏洞”

2、,这个“漏洞”就是A.长老会议B.五百人议事会C.十将军委员会D.陪审法庭3、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是古代历史上重大的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作用是①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②政治制度为后世沿用③削弱贵族依靠血缘垄断政权的特权④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 D.保护私有财产5、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想称雄天下的

3、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6、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7、北魏孝文帝确立先进生产关系的关键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B.迁都洛阳C.采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D.改革鲜卑旧俗8.“举灭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王安石这一变法措施的作用不包括: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给予

4、了农民人身自由D.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9、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阻力来自A.大地主B.中小地主C.农民D.皇室10.马丁·路德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世俗的事情不应由罗马判决,而由世俗当局处理,这反映了他A.宣传“因信称义”B.主张建立民族教会C.主张建立廉俭教会D.宣扬“先定论”6注:选择题答案填在下列表格内:12345678910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二、材料解析,4题,共80分。11.(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

5、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城邦粮食供应、选举高级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通常用举手表决。……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一一苏联科学院《世界通史》材料二所谓“海选”,就是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按照候选人的条件,每人一张空白选票,自主填写村委会各类职务候选人的姓名,然后采取投票方式计算每一个初步候选人得票多少。这种提名方式透明度高,每个选民都可以自主表达自己的意愿,充分体现

6、了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所以一产生就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材料三2012年“两会”召开之际,CCTV新闻、新华网等连续第四年开设《我有问题问总理》的论坛,广大网友踊跃参与,总理则在记者招待会上深情回应网友们的提问:“我从群众的意见感受了大家对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请回答:(1)概述雅典民主政治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6分)(2)有人认为“雅典式的民主政治是该城邦灭亡的祸端”,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他持这种观点的最有力理由是什么?(3分)依据教材所学,举一实例支撑他的理由。(2分

7、)(3)依据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指出二者在形式上的相似之处。(4分)(4)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能够说明怎样的历史趋势?(3分)在这一趋势里,材料三给你以什么启迪?(4分)6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485年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穷者望绝廛(房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身亡,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授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材料二:(490年)王畿(京师平城)之内,颇为少雨,关外

8、诸方,禾稼仍茂。苟动之以礼,绥之以和,一岁不收,未为大损。材料三:正光(521年)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倍而已矣。材料四:正光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预折(预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注:北魏分裂于534年)——《魏书》请回答: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落根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结果以及北魏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