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616767
大小:624.9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3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三县(市)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B.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C.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D.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2.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
2、“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C.“周公……立七十一国”D.山东素有“齐鲁大地”之称3.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A.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B.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C.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4.《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
3、族乱。”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按年龄继承制C.按军功继承制D.按遗嘱继承制5.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6.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君主专制较前
4、代有所弱化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C.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97.“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宗法制度8.古代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和皇帝对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
5、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9.汉朝时期,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有一个汉朝廷设立的“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同时该郡又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而扬州刺史对其行使权力是( )A.行政权B.监察权C.军事权D.经济权10.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
6、的是( )A.秦朝军功爵制度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11.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12.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9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中日甲午战争13.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
7、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个英国人(次)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14.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 )A.维护中国关税统一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D.“门户开放,机会均等”1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
8、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D.增辟通商口岸16.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