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85460
大小:30.9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3
《【政治】四川省米易中学2015届高三周测试题-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川省米易中学2015届高三周测试题-5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4小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表现在A.文化的发展始终是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同步的B.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2、尽管韩国、越南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
2、。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见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从传统习俗中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④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这一古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A.团结统一精神B.爱好和平精神C.勤劳勇敢精神D.自强不息精神4、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就通过法国传入欧洲。巴黎曾成为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法国的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如笛卡
3、尔、伏尔泰、魁奈、孟德斯鸠,都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研究。伏尔泰在其名著《风俗论》中写道:“中国拥有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相匹的悠久历史,而且形成了光辉的理性主义文化。当世界上其他民族尚处在神话传说的时代,中国人已经在编撰自己的历史了。”这从一个侧面向世人说明中华文化的A.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C.兼容并蓄D.革故鼎新5、“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A.要扬弃传统文化,革故鼎新B.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
4、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9D.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6、前几届世博会的主题分别是:“海洋•未来的财富”;“人类•自然•科技•发展”;“水与可持续发展”。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世博会的这些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既继承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达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这体现了①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世博会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民间艺术的最大特点是雅俗共赏,
5、群众参与性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易于接受。群众对民间艺术的喜爱启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A.坚持先进方向,奏响文化主旋律B.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C.改造传统文化,抵制腐朽文化D.面向广大人民,着眼于人民的需求8、“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图书漂流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B.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6、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9、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普通人和民间组织参与到公益事业中,这种平民公益被称为“微公益”。微公益行动虽小,但倡导的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美德却释放出无穷大的正能量。这一活动有利于①杜绝落后文化对人侵蚀②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③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④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0、文化承载着国家的梦想和精神,实现“中国梦”,不能缺少“文化梦”。实现“文化梦”需要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大
7、力弘扬现代西方文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澳门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几百年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9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2、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东临滨海的齐国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两种古老文化存在
8、差异,齐文化尚功利、讲求革新,鲁文化重伦理、尊重传统。这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齐鲁文化。齐鲁文化的形成从侧面反映了A.中华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特征C.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D.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特色13、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他们是在思考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B.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D.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问题14、“随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