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ID:16582642

大小:6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23

【历史】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历史】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历史】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历史】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历史】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限时: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齐国国君的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大女儿甲,他的妾为他生了大儿子乙,后来妻子为他生了二儿子丙,妾为他生了三儿子丁。享有王位继承权的是()A.甲B.乙C.丙D.丁2.“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A.分封制度B.宗法观念C.礼乐制度D.仁爱

2、思想3.(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根本问题之所在。该制度最有可能是()A.世袭制B.察举制C.宗法制D.科举制4.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这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是()A.实行郡县制B.推行宗法制C.设立内阁制D.增设军机处5.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该“理念”是()

3、A.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B.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6.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D.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7.《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

4、期”。这一条款()8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B.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D.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的保护8.近代中国有人评价西方某国制度:“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这一描述最有可能是()A.德国君主专制B.法国民主共和C.中国中体西用D.英国君主立宪9.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年),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下列与“奠基石”和“根”的主要内涵不符合的是()A.共和制B.联邦制C.三权分立D.黑人

5、奴隶制10.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B.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D.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1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歪曲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指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D.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12.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在武宣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6、“不怕清妖兵马足,天军引他到山麓,好比红薯堆进灶,大大小小一窝熟。”“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B.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C.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13.朱德在《辛亥革命杂咏》中写道:“民盟领袖是中山,清帝推翻民有权。武昌起义全国应,扫除封建几千年。”反映出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4.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

7、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列资料中,他不可能留下的是()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B.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8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15.近代一位诗人曾感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闷的历史事件是()A.火烧圆明园B.清政府割让台湾C.八国联军侵华D.国民党败退台湾16、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

8、,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