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64181
大小:105.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历史科试题命题人:曹涛雪审题人:余春玲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只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国学热到影视圈,四版孔子闹虎年。其中周润发版《孔子》便曾引发热议:“周润发没有读过《论语》、江湖气太重……”但当剧照曝光后,这些争议之声随之渐淡,因为周润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众认可的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A.“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B.“专制君主的参谋”C.“劳苦大众的代表”D.“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2.“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2、。”温总理所引用的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3.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的主张,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4.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这段话的
3、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5.“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约365年—427年)、道士陆修静(406-477年)、僧人慧远(334-416年)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6.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
4、点是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7.某思想家曾作《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A.庄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8.“眼珠子,鼻孔子,珠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珠子(朱子)高于孔子”喻义的最佳解释是8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9.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
5、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西方、东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10.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根据你的判断,下列《孟子》一书中最可能招致明太祖不满的一句是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B.“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D.“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11.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
6、产物C.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D.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12.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他“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评价的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13.历史学的基本要素包括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李贽(1527—1602),回族人,出生在一个市民家族B.李贽是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C.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D.李贽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14.“所谓不知《春秋》,不
7、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C.注重研究社会现实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15.明末清初,“经世致用”说曾悄然流行于主流思想界,下列言论不属于经世致用思想范围的是A.“八股之害,甚于焚书”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C.“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D.“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人也,亦无定论”16.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却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
8、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有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②重视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