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62881
大小:30.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22
《【政治】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第Ⅰ卷 客观卷(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C.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全球华人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
2、是深远持久的C.文化与政治相交融D.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3、近年,涌现出土豪、中国大妈、"APEC蓝"等大量新词、热词,这些凝练个性的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表达出人们对事件和生活的态度。这表明A.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4、从1997年《哈利波特》首部作品诞生至今,其在全球的图书、电影、主题公园等,各种开发价值已超过300亿美元。这启示我们A.夯实经济基础,壮大文化产业B.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C.增强文化实力,提升综合国力D.防止文化渗透,反对霸权主义5
3、、目前,很多城市利用广场、社区文化活动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发挥各类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开展社会文明实践活动,营造人人讲文明、处处见文明的良好社会环境,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这些做法是因为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6、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①文化遗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8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融合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A
4、.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7、儒家强调人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这是中国人信奉的主流人性论。不仅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美国人也仍然信奉仁、义、礼、智、信,英国人也绝不可能反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企业文化最自由的谷歌公司也有董事长、总经理这样的君,公司内部的运作也必然依循孔子讨论的君臣伦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主要说明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8、时代在变迁,但春节仍然是亿万中国人不变
5、的情结,虽然电话、网络拉近了时空距离,但是为了能与家人吃一顿年夜饭,大部分中国人在春节前穿越了大半个中国。这说明①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③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9、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物种”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也都面临着生存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民族民间文化形式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种正在逐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了严重威胁和挑战。这表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A.限制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传播B.发挥大众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C.拒绝一切外来文化D
6、.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10、北宋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词中描绘的情景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生活状态。这表明①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影响8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1、“微电影”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依靠微博、视频站和手机等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
7、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这意味着①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网络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2、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途径13、在古代中国,人们把理想的社会称为“大同”社会。追求“大同”,曾是一些人毕生奋斗的目标。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就带有明显的“大同”
8、痕迹。从“大同”到“天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