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62347
大小:3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内蒙古包头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包头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高二年级历史试题31.《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A.宗法关系B.道德规范C.战争祭祀D.儒学思想3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B.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
2、普通人成为圣人33.《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A.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 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34.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实质意义是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35.据资料统计,春秋后期各国共计约450万人,到战国后期达到2000万。250年间,人口迅速增
3、加。造成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A.各国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铁器使用和牛耕逐步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C.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实行奖励生育政策D.医学有巨大发展,人的平均寿命显著提高36.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
4、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737.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A.墨子“兼爱”思想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38.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了实际作用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39.史籍记载,东汉南
5、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生产经营活动广泛D.草市交易十分发达40.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的发展B.疆域的拓展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41.“孝文帝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材料说明
6、了作者①代表鲜卑守旧贵族的利益 ②认为北魏灭亡与孝文帝改革无关 ③将北魏灭亡与迁都洛阳联系在一起 ④全面否定了孝文帝改革的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③4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7、743.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帝国。在漫长的边境线上,驻军对周围胡人严加防范或在其可能威胁到帝国安危之前就予以消灭,而在帝国内部腹地,则是另外一番山水田园男耕女织的惬意生活。张二郎就是此时生活在江南扬州城郊的农夫,他遇到的情况最可能是A.闲暇时,与妻张王氏一起用花楼机纺棉,预制过冬棉衣B.趁冬日水浅维修本村小清河畔的筒车,以备来年春耕取水C.秋后往集市贩卖新米,换得银两后往邸店兑换飞钱筹买耕牛D.耕织富裕之余为家中添购瓷器,竟无意中购得一件粉彩花瓶4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
8、布,闾巷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离业活动45.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52.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