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南省安阳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

【历史】河南省安阳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

ID:16557706

大小:24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河南省安阳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_第1页
【历史】河南省安阳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_第2页
【历史】河南省安阳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_第3页
【历史】河南省安阳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_第4页
【历史】河南省安阳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河南省安阳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部分每题1分,共60题60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肯定的是梭伦改革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度B.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C.创立抽签和差额选举公职制度D.确立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2.克里斯提尼改革旨在打破血缘关系的举措是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建立10个地区部落C.建立五百人议事会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3.

2、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截然相反的是①农业政策②工商业政策③政治主张④历史作用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④4.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被迫造反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5.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

3、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6.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D.耕种土地的农民需承担租税役7.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

4、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8.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9.西欧早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形式,其根本原因是:A.中世纪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 B.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C.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参加反封建斗争D.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的结果10.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

5、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11.《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517年—11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

6、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漫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A.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D.宗教改革演变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12.美国学者肖尔说:“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反应。日本人相对迅速取得成功,主要不应归功于外,······应该从其内部特点去寻找原因。”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黑船事件”构成明治维新主因B.岛国

7、的小国特征催生明治维新C.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情况特殊D.西方的力量太过强大惊醒日本13.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社会的相同点有①都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②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性质的运动③都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④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14.“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反映出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有①逐渐实现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③被压迫民族争取实现民族独立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5.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

8、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适用于对下列那一理论的评价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16.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