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

【历史】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

ID:16553303

大小:132.0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_第1页
【历史】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_第2页
【历史】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_第3页
【历史】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_第4页
【历史】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会宁四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中期考试历史(文科)试卷第Ⅰ卷(选择题,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分,共50分。1.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荀子》:“君主像人民的源头。源头清澈,下游的流水也清澈;源头浑浊,下游的流水也浑浊。所以,如果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人不能够爱护人民,不能让民众获得利益,却要求民众对自己亲近爱戴,那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荀子主张A.施行仁政B.礼法并施C.君民共治D.民贵

2、君轻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4.《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主旨简约而容易掌握,事情少而成就大”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反映了下面哪一学派的政治思想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主对于民众,危难时就要他们拼死作战,安定时就要他们尽力耕作”,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6.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3、7.“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8.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当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9.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10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了丰富和更新B.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排斥

4、异己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10.下列图片分别描述了中国古代某一段时期的历史疆域和文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特征是A.社会大转型B.文化大发展C.国家大统一D.民族大融合11.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了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12.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

5、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13.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10A.理学

6、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16.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B.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C.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D.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17.王国维将整个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下

7、列对“国初之学大”的理解准确的是A.明季遗儒,惩明儒之空疏无用,其读书以大义为先,惟求经世,实学以兴B.雍乾之世,网罗日密,文字之狱屡起……学者怀抱才慧,遁于声音训诂以自隐C.自外域之学输入,举世风靡,既见彼学足以致富强,遂诮国学而无用D.外侮踵至……公羊家言三世改制之说,尤与变法相吻合,故外托今文以自尊18.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者章太炎撰文评价一位古代思想家:“余姚者,立宪政体之师。观所恃重人民,轻君主,固无可非议也。”下划线上可填入的书名为A.《春秋繁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