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52168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2
《锂电池:走出低端陷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锂电池:走出低端陷阱2010年11月23日10:54来源:《小康财智》锂电池投资不能盲目跟风,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核心市场,摆脱低端生产的尴尬,才能说锂电池的投资是成功的。 “十二五规划”对电动汽车产业的鼓励,再次激发了人们对锂电池产业的关注。锂电池产业不仅出现了大量民间资本涌入的现象,各地方也是陆续出台相关补贴政策,鼓励锂电池产业的发展。 其实,早在“十二五规划”出台之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锂电池已经是青睐有加,因此,业内一度传言,很多投资者利用国家对于锂电池产业的政策倾斜,用锂电池作为借口,申请资金挪作他用。由此可见,政府的重视程度。 行业方面,仅20
2、10年上半年,新开业或是企业转型做锂电池的厂家就超过50家,发展到如今,中国市场的锂电池厂家已经有300家以上的规模。 可是就在业内齐呼锂电池前景一片光明,锂电池相关企业在股市表现一片大好的时候,有专家提出了疑问,产能过剩将为这个产业带来致命伤。投资热才刚开始,缘何会出现产能过剩? 低端饱和高端缺失 中国的电池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90年初,是镍镉电池;1990年中期是镍氢电池;1990年代末,是手机锂电池。如今则是车用锂电池的时代。 数据显示,世界每年出产的石油,其中大部分都是被汽车消耗,因此,新能源车的广泛应用被认为是经济发展使然,尤其是当国际油价上涨到70
3、美元后,新能源汽车优势明显。 同时,国际能源环境的变化,也为新能源汽车登场创造了市场条件。 业内认为,当下倡导的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方式,也为作为新能源车的重要核心部件锂电池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除此之外,奥巴马的全球新能源蓝图,也是推动锂电池发展的又一动力。新能源车取代现在传统的燃油汽车,在罗兰??贝格公司的研究报告中称,是迟早的事。 根据Motorlink汽车报道称,到2014年,全球汽车用锂电池市场的规模将上升至248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215倍。预测称,目前70%的锂离子电池应用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随着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的普及,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急
4、速扩大,各国也开始加入到这场事关本国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锂电大战”之中。 目前世界上在新能源车技术上走在前列的是日本、德国以及美国。而中国,虽然锂电池厂家数量并不比国外逊色,但是真正能生产出高品质锂电池的企业并不多。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去年,上汽集团考察了全国的锂电池厂,最后下定决心和美国A123公司合作,原因就是在国内几乎没有能够满足汽车需求的电池。 实际上,中国锂电池厂的规模并不小,例如,在锂电池技术领域,比亚迪、力神集团、深圳比克电池等企业,都置身于锂电池的深度研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无论是上游还是中游和下游,国内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勇敢的“试水者”。其中,比亚迪
5、、奇瑞、长安已经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阶段,中游和上游企业如宁波杉杉、浙江万向、科力远(600478)和中信国安(000839)、西部矿业(601168)等,也在加快步伐改进原材料的生产工艺水平,以提升质量,增加产能。 那么,为什么还是会出现上汽事件呢?恒正科技苏州公司董事长董明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称:“那是因为中国的锂电池厂家基本上都是在低端电池上下工夫,真正迈入高端科技的厂家很少。” 究其原因在于,手机、笔记本用锂电池技术简单,而车用锂电池则是一项复杂的工艺。没有高额投资和先进的技术力量,成功研发车用锂电池很难。 目前业内的主流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将沿着“镍氢-锂
6、电-燃料电池”产业化路径发展。因此,无论如何,锂电池都是必须经历的阶段。而中国现在的最大症结,董明认为是低水平重复建设。 一般来说,满足汽车需要的锂电池,成品率应该在60%以上,成品率能够达到80%的,就可以盈利,如果能达到90%的成品率,则可以实现40%的毛利。而国内如今的平均水平也只能达到60%的成品率。 而一旦新能源汽车大量生产,中国目前的锂电池市场是无法满足需求的。说到这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明未能满足需求的车用锂电池,却被专家称产能过剩。 国内现在做得较好的电池企业,当属比亚迪,它是目前国内唯一掌握车用磷酸铁锂电池组规模化生产技术的企业,该技术在世界上
7、也处于领先地位,比亚迪纯电动车E6和混合动力车F3DM已正式推出搭载其自主研发的锂动力电池。 但是,除了比亚迪、风帆股份(600482)这样少数的几家资金雄厚的企业外,如前所述,大多数的企业还都在低端领域徘徊,因此,中国的锂电池市场就变成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不应求。投资谨防产业洗牌 虽然市场的情况并不乐观,据记者调查了解,中国低端手机基本上都能盈利,而高端领域的电池,如汽车锂电池,盈利的企业很少。主要原因在于资金和技术力量都很单薄。 但是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美好前景,还是让很多企业愿意试水,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