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交往理论论文: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比较分析

马克思交往理论论文: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比较分析

ID:16548447

大小:5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22

马克思交往理论论文: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比较分析_第1页
马克思交往理论论文: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比较分析_第2页
马克思交往理论论文: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比较分析_第3页
马克思交往理论论文: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比较分析_第4页
马克思交往理论论文: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比较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交往理论论文: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比较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马克思交往理论论文: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比较分析摘要: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基于物质生产实践,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的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社会关系等,物质交换往往在全部交往行为中具有中心和基础地位。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以理解为目的,注重人与人在话语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主体间性,强调在思想上、精神上达成共识。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辩证关系,可以丰富我们对交往理论的认识,更好的指导实践,改善现实生活。关键词:马克思交往理论;哈贝马斯交往理

2、论;比较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4-0039-02一、马克思和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含义界定及其理解范宝舟认为"马克思的交往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现实的个人及诸如阶级、社会集团、国家等共同体之间在物质、精神上互相约束、相互作用、彼此联系、共同发展的活动及其形成的相互关系的统一。其中物质交往是最基本的交往活动,它决定着精神交往及其他一切交往活动和交往形式;也就是说,马克思的交往范畴标志的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物质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决定

3、的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哈贝马斯眼中的交往是指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行动者使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作为理解其相互状态和各自行动计划的工具,以期在行动上达成一致。相互理解是交往行动的核心,而语言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由含义的界定我们可以分析出:第一,马克思将交往与生产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是通过生产劳动将自己与动物区分开来的。因此,将全部社会交往建立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正是人类交际超越于动物交往水平的明显标志。物质资料生产本身就是对象性和交往性的统一。第二,马克思交往理论将人类

4、交往区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两大类型,并指出后者归根结底是前者的产物。马克思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2]这里,马克思表明了一切精神交往都是物质生产和交往的产物。第三,哈贝马斯的交往以理解为目的,而理解又是为了"亲善",因而只要发展作为"交往生产力"的"道德意识",在交往中倾注"我们

5、的同情",就可以是交往理性化。而这关键在于改善对话环境,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因为语言是为"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服务"的;只有让人们在无拘无束的,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由对话",才可以消除彼此间的误解和冲突,达到人与人的"理解和团结"、"谅解和宽容"。二、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本质区别(一)交往理论的逻辑起点不同:物质生产的个人与语言交往的个人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源于人的满足自身需要的历史活动--物质生产活动。物质生产活动是人之为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方面。由需要和满足需要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人们之间的物

6、质联系构成交往的现实的物质内容。这种物质联系不断采取新的形式,即随着生产和需要的不断扬弃而不断展开新的社会形式,从而体现出不同于生产劳动的另一个方面——交往——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制约。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因而总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它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3]就是说,任何个人首先总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总是作为生产和需要的一定发展的阶段上的个人,同历史上或同时代的个人处于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中。而交往所承载的个人之间的社会历史联系,决定

7、了个人不得不与历史的人、现实的人交往,受其制约。也正是这种制约性使人有了主动性和激情进一步从现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哈贝马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建立在"劳动"基础上,他批判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提出了他借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交往范畴,并以此为核心创立了交往行为理论。他认为劳动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改造,一旦把注意力过度的集中在物质生产的实践中,便忽略了实践与进化不能完全等同于为技术,理论与知识不能完全等同于有目的的或工具的理性;忽略了人的交往行为或相互作用领域内的理性化过程,既不能还原为生产领域中的

8、理性化过程,也并非生产领域的直接产物。因此,他主张交往理论的发展,社会的进化依靠"道德理性"的提高和"学习机制"的建立运行。(二)建立交往理论的目标:个人发展与理性重建马克思认为交往异化的原因在于分工和私有制存在。分工起初是性别的差异,而后转变为由于天赋、需要而自发地产生的分工,不仅使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各种不同的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且成为现实。由于分工不是自愿的,那么在个人看来,由分工所产生的联合力量也不属于其本身,而是一种异化于他们之外的力量,这种力量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