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

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

ID:1654030

大小:667.00 KB

页数:90页

时间:2017-11-12

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_第1页
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_第2页
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_第3页
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_第4页
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2012-2020年)东莞市人民政府2013年7月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2012~2020年)目录第一章区域概况11.1地理位置11.2地形地貌11.3气候水文11.4行政区划11.5人口状况21.6经济状况2第二章生态环境、资源现状与演变趋势32.1河流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32.2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新标准任务艰巨42.3生态逐年改善但仍需加强52.4声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良好62.5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逐年完善72.6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7第三章规划总则与指标分析83.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83.2规划范围、规划期限和规划目标83.3指标现状分析103.4创建生

2、态市SWOT分析13III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2012~2020年)第四章生态功能区划与控制策略184.1生态功能区划184.2生态保护分级控制184.3生态安全格局194.4生态保护体系21第五章主要建设任务255.1建设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255.2建设集约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325.3建设持续承载的环境支撑体系385.4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体系495.5建设绿色和谐的生态文化体系515.6建设高效文明的生态制度体系54第六章重点项目576.1重点项目576.2指标可达性分析57第七章保障措施587.1组织保障587.2政策保障597.3资金保障597.4技术保障

3、607.5能力保障61III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2012~2020年)7.6社会保障61附表1:东莞市生态功能区划63附表2:东莞生态市建设重点项目表66附表3:国家级生态市指标任务分解及可达性分析77III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2012~2020年)第一章区域概况1.1地理位置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处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北倚广州,南邻深圳,东接惠州。东西长约70.45公里,南北宽约46.8公里,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7平方公里。1.2地形地貌东莞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4、丘陵台地占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东南部多山,海拔200~600米,坡度30°左右,最高峰(银瓶嘴山)898.2米。中南部为丘陵台地区。东北部为陆地和河谷平原,海拔30~80米,地势起伏和缓。西北部为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水网纵横。西南部为滨临珠江口的江河冲积平原沙咸田地区,地势低洼,受潮汐影响较大。1.3气候水文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多年平均气温为22.3℃,日照时数为1952.9小时,雨量为1766.1毫米。辖区内河流主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河和东引运河。1.4行政区划截至2012年

5、5月1日,东莞市辖4个街道、28个镇和4个管委会(松山湖、生态园、虎门港、长安新区)。东莞市区由莞城街道、南城街道、东城街道、万江街道组成。11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2012~2020年)1.1人口状况201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84.77万人,常住人口825.4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31.38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88.6%。1.2经济状况2011年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47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8.0%。东莞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97.3亿元)的90%以上,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

6、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262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735亿元,年均增长11.1%。三产比例从1978年的44.6:43.8:11.6调整为2011年的0.4:49.9:49.7,实现从“一二三”向“二三一”的转变。2011年人均GDP达到57470元,接近10000美元,进入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阶段。一次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2010年东莞地区能源消费量中,煤、石油、天然气、电力及其它能源分别占35.41%、14.38%、2.81%、43.10%和4.31%。11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2

7、012~2020年)第二章生态环境、资源现状与演变趋势2.1河流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1.水资源年度波动大、水质性缺水东莞市可用水资源较缺乏且年度变化波动较大,水资源开发程度长期处较高水平。水质性缺水问题普遍存在,水资源可利用程度偏低。供水绝大部分来自东江,导致东江开发利用程度过高,供水安全缺乏保证。2.工业重复用水率低、部分水环境质量亟待改善整体用水效率不高,工业重复用水率低(2011年仅为31.2%),生活用水量偏大。东莞市水资源缺乏既有水资源量较小的问题,也有工业和生活用水未节约使用的因素。在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前提下,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