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成因论文:浅析我国近五年来旱灾的成因及对策

旱灾成因论文:浅析我国近五年来旱灾的成因及对策

ID:16524183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14

旱灾成因论文:浅析我国近五年来旱灾的成因及对策_第1页
旱灾成因论文:浅析我国近五年来旱灾的成因及对策_第2页
旱灾成因论文:浅析我国近五年来旱灾的成因及对策_第3页
旱灾成因论文:浅析我国近五年来旱灾的成因及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旱灾成因论文:浅析我国近五年来旱灾的成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旱灾成因论文:浅析我国近五年来旱灾的成因及对策[中图分类号]p426.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5-0094-01近年来,我国的旱灾频繁发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不同程度受灾。2006年,中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大范围秋旱,至11月底华北、黄淮及云南部分地区还存在中到重旱。至12月底,云南大部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干旱持续。2007年,全国遭遇近十年来最严重的旱情。22个省发生夏旱,耕地受旱面积2.24亿亩,897万人、752万头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2008年,云

2、南连续近三个月干旱,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现已达1500多万亩。仅昆明山区就有近1.9万公顷农作物受旱,13多万人饮水困难。2009年,我国多省遭遇严重干旱,连续3个多月,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15个省、市未见有效降水。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用水、生态用水也纷纷告急。2010年,广西、云南、贵州、重庆、四川等地,遭受严重干旱,导致部分农田绝收。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近五年旱情连年发生?一、气候异常和破坏植被导致降水大幅偏少是主要原因1.在降水方面,季风雨带来得晚退得早,势力弱,停留时间短,以及大气环流的异常,都会直

3、接导致旱灾。2.全球变暖,使得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变的更加干旱。3.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土壤蒸发量增加,保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和风蚀加剧,局部地区的降水量减小,导致气候干旱。二、水利基础设施基础薄弱前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指出,目前我国有一半以上的耕地主要还是是“看天吃饭”,“看雨量收”。1.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5%,目前全国有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水利设施。目前全国18.5亿亩耕地,有效的灌溉面积只有8.3亿多亩,真正旱涝保收的只有2亿多亩地。2.水浇地中大部分灌溉标准不高,灌溉设施失修严重,多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大型灌区

4、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50%,中小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40%。绝大多数泵站的灌排水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有的只有设计标准的40%左右,有的完全失去了灌排功能,全国大型泵站中急需改造的比例高达85%以上。三、集体抗旱意识不强1.基层领导干部对严重干旱麻痹大意,在灾难面前不能迅速投入到抗旱救灾第一线,从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扶持力度不够,在水量调度期间,不能及时加强水情、咸情预测预报,保证供水安全。2.某些地区农民认为,抗旱投入高于收成,放弃抗旱。那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积极应对灾情呢?一、兴建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抗

5、旱的“软实力”1.国家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对水库、灌溉渠道等水利设施建设2.修复现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清除灌溉渠道淤泥,保障现有水利设施功能。二、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增强抗旱的“软实力”1.加大对先进节水技术推广应用的投资力度,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理念。可采取农业水资源集流技术、劣质水利用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井渠结合互补技术、污水农灌技术、储水灌溉技术;城市生活中的中水道技术、感应式节水器;工业领域的水循环利用技术;2.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农民树立节水意识。可将水价分为不同的阶梯,在不同的定额范围内,执行不同

6、的价格。使用水量在基本定额之内,采用基准水价,如果使用的水超过基本定额,则超出的部分采取另一阶梯的水价标准收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多,水价越高。三、切实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把重要江河、水库、城镇、蓄滞洪区等工程防汛责任人名单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1.抓紧检查督促,落实措施,把隐患消除在洪水到来之前。一旦发生汛情、灾情,要迅速组织力量深入现场,靠前指挥。2.加强旱情的监测预报,掌握旱情发展趋势,做好抗旱服务工作。积极组织受旱地区群众的力量,采取措施,解决好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问题。四、保护生态,从源头除

7、旱旱灾区植树造林,还林还草,恢复土壤的保水能力是除旱的根源所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