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ID:16507073

大小:67.7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10

【语文】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语文】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语文】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语文】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语文】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重庆市万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级高一(上)期末测试卷(语文)2014年1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主观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直接书写在答题卷上。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第I、II卷自己保留,以备评讲。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

2、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记忆犹新决别厮杀管窥蠡测lǐ解剖pōu瞥见piēB.礼上往来飘渺宿愿涸辙之鲋hé气氛fēn风靡míC.一泻千里编辑嬉戏乘虚而入chéng扼腕wàn似的shìD.委屈求全暮霭白晰少安毋躁wú混沌hún贿赂lù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骋怀,我看到落日的余晖与碧绿的草原互相辉映,宛若一幅灿烂的油画。B.敌我势力既相差太远;我们就不能暴虎冯河;要以智取胜。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

3、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D.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B.尽管家里可以上网,但每个星期,他还是会背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在放学途中到网吧聊天、玩游戏。C.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D.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赛

4、事安全,成为组织方必须面对的新难题。4.下列标点符号用法正确的一项是()A.“陆资入台”可以使两岸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特别是在当前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需要两岸携手、共渡难关。B.深山“穴居”,闹市“蛋居”,而今京城又出现“井居”。核心的问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该如何对待这些底层的民众;我们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否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C.许多农耕时代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呈现片段化、碎片化状态,致使一些专家感慨“偌大的城市里,已经容不下一张童年的灶王像。”D.按照传播效果来看,“汪峰上

5、头条”是个非常完美的传播个案。从萌芽、发酵、直到膨胀,整个过程非常清晰,只有调侃,没有恶意,没有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10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5—7小题。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意境”。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六感官”)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无情有恨

6、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时”,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花,冷香入瑶席。”又云:“千树压,西湖寒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得意忘象”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

7、那样去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乎已违。”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诗人已不是着眼于“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境外生境”。“境外生境”者,于“物境”之外生出“意境”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负古人。故司马光云:“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诗人玉屑》卷六引)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情感托之于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情境”。这已是“移情

8、作用”的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在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兴者托事于物”,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岁华尽摇落,劳意竟何成”寄寓时不我待、美人迟暮之叹;宋徽宗《燕山亭》咏杏花,以“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寄予国破家亡、失身为虏之痛。工于寄托者,皆善于闪烁其词,隐藏其旨,令读者于言外有所感触。寄意的深隐,以造成情味的隽永。含蓄深沉,故耐人寻味。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