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02253
大小:79.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8-10
《橡胶板投资项目建议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橡胶板投资项目建议书橡胶板投资项目建议书第一章橡胶板项目概要第二章橡胶板项目背景及必要性第三章橡胶板项目选址分析第四章橡胶板项目总图布置方案第五章橡胶板项目规划方案第六章橡胶板项目环境保护分析第七章橡胶板项目节能分析第八章橡胶板项目实施方案第九章橡胶板项目投资分析第十章橡胶板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第十一章橡胶板项目综合评价29/29橡胶板投资项目建议书第一章项目概要一、项目建设背景分析我国制造业领域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与国际合作的强大基础。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根据国家的总体规划,制定国际产能合作规划,调整和优化出口
2、产品结构,逐步减少“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促进重点行业走出去。二是依托“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探索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合作园区建设等模式,加强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和对接。三是创新合作方式。积极开展“工程承包+融资”、“工程承包+融资+运营”等合作,有条件的项目可以采用BOT、PPP等方式。依据各国实际情况,采取技术合作、技术援助等方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四是建立双边或多边交流机制,建立出口预警机制,减少贸易摩擦,降低出口风险。二、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橡胶板生产建设
3、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期工程项目属于新建工业项目,主要从事橡胶板项目投资及运营。三、项目承办企业及规划机构项目承办单位:某某有限责任公司29/29橡胶板投资项目建议书项目规划及报告编写单位:泓域咨询机构四、项目建设选址“橡胶板投资建设项目”计划在淄博某某开发区实施,本期工程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6680.00平方米(折合约40.00亩)。淄博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山东省中部,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重要交汇处,南依沂蒙山区与临沂接壤,北临华北平原与东营、滨
4、州相接,东接潍坊,西与省会济南接壤,西南与泰安、莱芜相邻。淄博是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第三座省辖市(地级市),历史悠久,为齐文化的发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城市GDP40强,位列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榜”第34名。淄博是一座组团式城市(组群式城市),城镇化率居山东省第三位,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为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城市,是山东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次中心城市。淄博是一座现代工业城市,
5、为全国首批科技兴市试点市和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市内建有齐鲁化学工业区,是继上海、南京之后,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三家专业化工园区;市内设有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淄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属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9/29橡胶板投资项目建议书五、项目占地及用地指标1、本期工程项目拟申请有偿受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划总用地面积26680.00平方米(折合约40.00亩),本期工程项目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0543.60平方米;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29348.0
6、0平方米。2、该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橡胶板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橡胶板制造经营的规划建设需要。六、项目产品规划方案本期工程项目主要从事橡胶板系列产品的投资运营,包括橡胶板研发、橡胶板生产制造、橡胶板市场营销等。七、环境保护本期工程项目生产过程中无有毒物质排出,并且生产用水为循环水,故无废水排放;环境污染因子主要为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及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快速工业化,中国已毫无争议地成为工业大国。然而,尽管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高,“大
7、而不强”却是中国工业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工业发展进入了加速“重化工业化”29/29橡胶板投资项目建议书的阶段。由于中国重化工业的推进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型和外延式特点,导致资源消耗高、环境破坏严重的负面影响迅速放大,加之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些刺激政策为部分行业的落后产能提供了生存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产业转型的步伐,加大了工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难度。通过“十一五”和“十二五”连续两个五年计划实行强制性节能减排,虽然单位产出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工业能
8、源消耗、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的总体水平仍然偏高。现阶段中国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上限,国内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难以长期支撑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要突破中国工业由大转强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依靠全新的模式和机制,而绿色发展正是对工业技术创新、资源利用、要素配置、生产方式、组织管理、体制机制的一次全面、深刻的变革,必将有效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改善工业的整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