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21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21

ID:16498867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10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21_第1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21_第2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21_第3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21_第4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2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2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班级)授课题目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拟课时第课时明确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各家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孟子的仁政思想;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法家的思想;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设计师生活动设计第2课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和儒家学派战国时期,继承和发扬孔子儒家学派思想的是孟子和旬子。请一组同学介绍孟子。1、孟子(1)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2)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性善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4)人的修养和义利观“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孔子“仁”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封建政治哲学的最重要概念,关注的是人民生存的权力。“仁政”的主要内容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轻徭薄赋,征发徭役不违农时,给农民以土地,有利于劳动人民,有利于封建统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3、幼。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荀子荀子传世名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二、墨子与墨家学派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1、主张“兼爱”、“非攻”2、尚力、尚贤、尚同:3、节用、节葬:反对统治者的

4、铺张浪费。反对儒家的厚葬和守孝三年。墨子的思想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哪个主张可以体现?墨子思想有什么进步性?后来为什么不受重视?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文完整版的辨证唯物主义及辨证唯物论。墨家的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当时,社会经历划时代的变革,封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扩大。“兼爱”反映了地位低下的小生产者受剥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渴望得到统治者的体恤,能够温饱富裕;“非攻”反映了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灵涂炭,生产遭破坏,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尚贤”反映了小生产者对世袭制用人制度的不

5、满,对社会政治清明的渴望。虽然战国时代封建经济日渐繁荣,小生产者的队伍日渐扩大,墨家思想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兼爱”、“非攻”有利于发展生产和社会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但它却不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更不能使统治者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生存并完成统一,所以也不可能被当时的封建地主阶级所采纳。三、庄子与道家学派四、韩非子与法家学派法家思想:一、人定胜天。二、人不应该违背自然规律。三、国家要富强,要靠耕战,耕是搞好农业生产,战加强战备。四、法治比德治更适合于当时社会,因为社会发展变化了,一切事物也随之变化,因此具体措施也应改变。法家思想为什么受重视?儒家代表

6、儒士,道家代表隐士,墨家代表侠士,法家代表谋士,法家与其他三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法家面对现实,与时俱进,其他三家理想主义、复古守旧。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中下层的利益。法家集大成者是韩非子,“今胜于古”的进步历史观为封建统治阶级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具有积极意义;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法家的治国模式是以严刑峻法为根本,以愚民为手段,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韩非子的法家理论为秦王所采纳,成为他灭六国、

7、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依据。但单纯化的法家思想导致苛政暴敛,从而促使秦朝二世夭亡。秦汉以后,法家作为一个学派消失,但历代王朝重视“法”的作用,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却在中国延续了2000余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百家争鸣的影响“百家争鸣”的出现,活跃了思想,传播了文化,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材施教:教学后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