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98843
大小:23.3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文化内涵研究三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文化内涵研究三题 【英文标题】ThreeProblemsintheStudiesofCulturalSignificanceoftheSinicizationofMarxistPhilosophy 【作者简介】毛殊凡,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文化内涵研究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和推进,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般来说,中国具体实际包
2、括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1943年5月,在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中,对“相结合”问题做过这样的表述:“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所进行的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1]从这段论述看,“中国文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文化内涵研究。 然而,现实的研究状况却与此相左。笔者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在“期
3、刊年期不限”、来源类别为“全部期刊”的最宽泛的时空范围内,以“篇名”为检索条件输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即文章篇名中包含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个词组)检索共有记录404条(篇,下同),以“主题”为检索条件输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检索则共有记录1021条。鉴于此,我国研究和发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似乎很丰硕。但是,对检索主题缩小外延同样以“主题”为检索条件,输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检索只有记录12条,输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文化”检索只有记录6条。这个数据相比前面同样检索条件下的1021条可谓天壤之别。尽管尚有不少著作类成果在知
4、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不能记录和表现出来,但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文化内涵研究并没有引起学界足够重视。考虑到文化作为社会存在或社会结构的三大重要部分(政治、经济和文化)之一的重要地位,这样的研究现状使人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几十年来我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文化内涵的研究基本是忽略而不重视的。然而,无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研究和哲学基础来看,还是从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文化内涵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研究来看,探索建立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是中国马克
5、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毛泽东写出的《矛盾论》、《实践论》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体形态的结晶和代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而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对于恢复马克思主义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起到关键作用。它带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繁荣新发展,也带来中华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开启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几次文化热或文化大讨论。
6、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密切关注当代世界和中国实践的发展,针对中国的现实提出并讨论了许多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新问题,其中不少都是关涉到中国文化发展与变迁的大问题。这表明,研究者在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正是出于无产阶级文化自觉重要性的深刻觉悟,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特别强调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以及通过宣传教育增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进而使无产阶级达到文化自觉,实现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以及人类的解放。所以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2
7、]但是,我们对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已广泛深入中国社会的这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自觉的影响力,却关注不够。这是当前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重视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文化内涵的研究。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哲学基础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中国化,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哲学特别是传统中国哲学的相互贯通、有机结合直接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加强共产
8、党员“修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经济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再到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