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60906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10
《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对策研究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对策研究论文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对策研究论文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对策研究论文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对策研究论文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对策研究论文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对策研究论文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对策研究论文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目标理想化、德育方法机械化、德育内容陈旧化、德育队伍落后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在于:一要恰当定位德育目标;二要更新德育内容;三要改进德育方法;四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校;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队伍建设 高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2、,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但高校德育实效性欠佳是近年来困扰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急剧变化,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弱化。因此,进一步反思当前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十分必要。 一、当前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德育目标理想化。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对教育对象未来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的设想或期望。德育目标既有鲜明的历史性、阶级性,又体现超前性和理想性,这种超前
3、性应该是现实可行的,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如果定得太高或标准单一,就会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就难以对德育过程起到支配、调节、指导作用,也难以实现德育目的。高校德育目标应全面深刻地反映和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应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接受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我发展的和谐性。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从社会本位出发,在德育目标定位上过分强调方向性、政治性,缺乏层次性与基础性;高校德育工作者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内在需求,只重视远大理想的树立;不顾学生的个人利益
4、和主体需要,只求学生的思想风平浪静。脱离社会生活的德育目标,学生不好理解,更难以在心理上接受。过于理想化、至善化的道德与人格毕竟不会成为社会生活中普遍的道德现象。因此,学生只能肤浅地唯心地理解各种道德要求,这就直接导致了德育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空、过高。这种过高过空的德育目标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高校德育出现了名义上的“加强”而实际上的“淡化”、名义上的“落实”而实际上的“落虚”现象,最终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 2.德育方法机械化。我国高校长期的德育实践已形成了一整套工作方法,对于提高德育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
5、时期德育的环境和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在德育方法上没有能够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重德育理论灌输、轻行为实践;说理教育多、行为养成教育少。二是重德育形式,轻实际效果。教师讲台上讲德育、学生台下听德育、期末考试考德育,使得德育流于形式。三是单向传授多,双向交流少。目前高校德育往往采取单向灌输方式,我教育、你接受,既没有认真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也忽视受教育者的参与。其结果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缺乏思想上、心理上的沟通交流,影响教育效果。四是共性教育多,个性教育少,缺乏层次性和个体性,不能针对每位学生的思想实际,德
6、育也就成了空洞说教。五是强制说服多,启发诱导少。不少德育工作者不顾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现实,仍然简单地用教条去教育学生。用奖惩和权威驯服学生,用指令式、强制式纠错的方式压服学生,以服从来评定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德育内容陈旧化。德育内容是对受教育对象实施德育的基本内涵,其科学、系统与否,直接影响德育目标的实现。德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德育内容必须根据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确定,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充实调整。当今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客观上要求德育内容不可能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充
7、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唯有如此,才能增强其针对性,提高其实效性。虽然德育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更新,但它仍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传统的高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势政策和民主法制教育及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这些内容无疑是必需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面对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人生观的复杂化、信仰的功利化,高校德育对自身内容进行更新的幅度和速度远远不够,原有德育内容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又很少,而这些恰恰是学生
8、所关注的。高校德育内容的陈旧使得学生感到德育与现实生活结合不够紧密,从而对德育抱有一种无所谓甚至排斥的态度。 4.德育队伍落后。目前高校德育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一些高校德育教师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讲授内容随意性大,甚至是完全按自己的观点讲授、引导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本来就困惑的思想意识变得更加模糊混乱,偏离了我们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