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近似值”教学案例

“积的近似值”教学案例

ID:16453787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9

“积的近似值”教学案例_第1页
“积的近似值”教学案例_第2页
“积的近似值”教学案例_第3页
“积的近似值”教学案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积的近似值”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积的近似值”教学案例高密市夏庄镇河崖小学王强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我们要大力推进“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于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中两种不同做法的比较,谈几点自己的思考。案例(一)片断一、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你帮助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今天我校要购进一些蔬菜,你愿意当一次采购员吗?出示问题:学校食堂到菜场买

2、青菜49.2千克,每千克价钱0.92元,应付菜款多少元?(幻灯片出示)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学生尝试解答。小组1:0.92×49.2=45.264(元)小组2:0.92×49.2=45.264≈45.26(元)小组3:0.92×49.2=45.264≈45.3(元)小组4:0.92×49.2=45.264≈45(元)2、小组交流。请每个小组说明,他们得到这个结果的理由。(教师充分肯定了小组2的做法,强调“在求积的近似值时通常保留两位小数”,在这里精确到分。)三、巩固练习。1、请细心计算下面各题。0.8×0.9(保留一位小数)1.7×0.45(保留

3、两位小数)2、拓展应用。出示一张发票的票样,请学生说说上面都有哪些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填写发票。3、深化练习。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5.70,这个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案例(二)片断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帮助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今天我校食堂要购进一些蔬菜,你愿意当一次采购员吗?那么,作为一名采购员,买菜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生1:需要知道买哪几种菜?每种菜的价格是多少?生2:每种菜需要买多少斤?生3:需要花掉多少钱?......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相关信息:(如下图)蔬菜种类单价数量总价合计白菜1.20元50千克萝卜1.35元

4、45千克西红柿0.83元45.5千克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每个小组内部交流,算出采购员需要花掉多少钱?2、小组之间交流。小组1:1.20×50=60(元)1.35×45=60.75(元)0.83×45.5=37.765(元)60+60.75+37.765=158.515(元)小组2:60+60.75+37.765=158.515(元)≈158.52(元)小组3:60+60.75+37.765=158.515(元)≈158.5(元)小组4:60+60.75+37.765=158.515(元)≈159(元)......3、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种结果更

5、合理呢?为什么?生1:第一种方法最合理,因为它最精确,都精确到“厘”了,只不过我们没办法拿出“几厘钱”罢了。生2:第二种方法最合理,因为我们平常付款时大多数是精确到“分”。生3:第三种方法最合理,因为我们平常买东西时都要“还价”,所以几分钱甚至几角钱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回答出乎教师的意料,但是教师及时鼓励了学生的经商意识。)......三、拓展应用。师:我们买完东西以后,往往会向卖方要一张收据,你见过这样的收据吗?你能根据现在掌握的信息,帮助卖菜人填写一张发票吗?1、小组合作完成填写发票任务。2、小组之间展示交流(了解填写发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上两

6、个案例中教师都注重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创设情境的方法不同,收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首先,在案例(一)中,情境是由教师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问题是由教师提出来的,学生始终让教师“牵着鼻子走”。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并且从出示的数据来看也缺乏真实性,给学生一种“牵强附会”的感觉。反观案例(二),它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了问题情境。从讨论“买菜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

7、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其次,在案例(一)中,由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仅停留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没有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相反,案例(二)中充分从学生中挖掘素材,信息量大,针对性强,并且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从而在讨论合理性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另外,两个案例都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其中,案例(一)只是让学生沿着教师设计好的问题思路,了解发票上面的信息,说一说如何填写发票。并没有引导学

8、生联系前面的问题情境体会发票本身的使用价值。因此学生仅仅是“纸上谈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