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论文终极版

徽派建筑论文终极版

ID:16434208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9

徽派建筑论文终极版_第1页
徽派建筑论文终极版_第2页
徽派建筑论文终极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徽派建筑论文终极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综述综述该建筑在村落中的位置图、该建筑外观、院落、历史传承与文化说明 与“五岳朝天”并称的“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徽州老房子多是以天井采光、通风及与外界沟通。外墙很少开窗,因此老房子总给人一种幽暗凄迷的感觉。  我真正领略徽派建筑是在西递村。这是一个被现代社会遗忘的旧梦。现代的阳光还没有照耀在它青灰的屋瓦上,在都市的喧哗这之外,它抱残守缺,在皖南的清澈中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朴素的民间生活。西递村在黟县,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徽派建筑群。递西园是徽州古民居中一所较为典型的徽派园林式建筑,其妙绝之处在于房屋与庭院呼应,

2、庭院与自然贯通。西园是西递胡氏二十五世祖胡文照的故居,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4年),距今有180多年历史。胡文照是四品官,曾任河南开封知府,所以这家的门楼为“八字门楼”,显示了主人在此的显赫权势和地位。2平面分析分析该建筑的建筑平面特色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性家庭的生活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泽典雅大方。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堪为徽式

3、宅第的一大特色。大门是砖砌的八字门楼,显得气度非凡。院内住宅为三个三间单元的联株建筑,用砖雕漏窗隔成前中后三院,既为分开的独体,又是相连的完整。每户宅居都很深,均为二进式住宅。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住人,厅堂用中门与后厅堂隔开,后厅堂一般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仍为一进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各进皆开天井,用来通风透光,其每进之间设有隔间墙,四周还高筑防火墙。3立面分析分析该建筑的建筑立面特色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

4、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泽典雅大方。4剖面分析分析该建筑的建筑剖面特色5空间分析分析该建筑的建筑空间特色(空间形制与特点、结构特点)西园庭院建筑以漏窗借景传情。进入园内,右侧是三幢楼房一字摆开,它们由一个长方的庭院连为一个整体,中间用大的砖雕漏窗以及形态各异的门洞隔开,分为前园、中园、后园,园中栽种花卉,设有假山、鱼池。透过前院的漏窗,隐约可见中院、后院的景物。整个庭院处

5、于“界与未界,隔与未隔”之间,庭院深深,层层相联,这种不让人一览无遗的设计,使得整个狭长的庭院显得幽深雅静。在乡间村居这种“移步换景,借景园外”的建筑格局并不多见。大厅式住宅的大厅,主要是用于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和开展祭祀活动等,也作为日常起居场所,它往往是整座住宅的主体部分。大厅多为明厅,三间敞开,两根圆柱显示着大厅的气派。也有用活动隔扇封闭的,以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二廊,面对天井。大厅式住宅可从正中入口设屏门,平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也有在侧面开边门出入,天井下方则设客房。还有由正门出

6、入,门两侧设二厢房。穿堂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均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相连,为由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背向,入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穿堂部分有一明堂,两个小房间,可供客人居住,也可家中人居住。这种穿堂式建筑比正式三间式小,有天井采光。7装饰分析分析该建筑的建筑环境特色(室内空间的陈设、构件的装饰西园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木雕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

7、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手法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石雕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8文化分析分析该建筑的建筑文化特色(历史、文化、精神含义)这里原来是古越人的聚

8、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留了越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