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31437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9
《简析新课改理念与教师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析新课改理念与教师教学 论文关键词:新课改;教学观念;自主性;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领会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新课改体现在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以及教材开发等多个方面。在教学上要求转变,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一、正确领会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新课改是指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起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应承了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致力于把教育改革的理念落实到课程与教学课堂到师生活动的微观层面上。新课改与新
2、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基于对原有课程与教学领域中存在的落后的观念而展开的。它体现在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以及教材开发等多个方面。针对传统的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在获得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针一对传统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针对课程实施(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针一对过去课程
3、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提出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在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上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强调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倡导探究性、开放性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等。在师生关系上:提倡交互主体性,教师是主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教育
4、的出发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这种双主体观倡导的是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从价值取向上看:新课改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由侧重认知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由统一的、硬性的规定走向开放的、灵活的管理。从课程理念方面看:一个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核心理念;二是强调整合性,要建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三是完善评价机制,特别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机制。二、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教学新课
5、标理念下的教师教学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重学生的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教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3这是因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主体价值观是强调以人为本,课堂教学不单是师生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更是师生生命价值体现的历程,对每一个参与者都具有个体生命价值的意义。老师的角色由传统教育中的主宰者、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作用体现应是一种主“导”作用,教师的讲授、示范、指导,应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引导。课堂上不再
6、是老师一言堂,而是立足于问题与情境,在一次次师生对话,生生互动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师的教“教—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学“学—学会如何学习”。教师遵循“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的宗旨,课堂教学应在促使学生学会知识的基础上(基础知识是发展的铺垫),致力于使学生获得自主、独立的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因此,教育改革首先要正本清源,明确教育目标、课程意义,找准教育的真问题,抓住核心问题,排除客观因素的干扰朝着正确的目标去努力探索。在这一前提下,再来探讨教学的有效和质量的标准。在
7、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课堂教学要注意:1.正确解读新课标在新课改理念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了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这就是我们说的新课标。它是新课改理念的具体体现。学科新课标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是实施各科教学的指南。2.在正确解读新课标的基础上备好课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就是依据课标,围绕有关教材内容,确定课堂目标,而设计的一堂课的教学方案。这里专谈一谈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新课程的教材使用价值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的理解是:要依托教材,但又
8、不局限于教材。前者是因为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载体,课程的理念、目标都是经教材传递和表达的,是培养化学素养完成教学目标最好的教学资源;后者的认识是:教材虽是教学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途径。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通过对教材的教与学,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教材的文字、图象所表达的内容,而是教材所承载的知识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