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ID:16420257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9

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_第1页
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_第2页
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_第3页
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_第4页
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摘要】随着“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就业模式实行,加上社会快速多元化发展,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在知识、专业技能、人格发展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产生的大学生的就业危机感和就业心理困境便成为社会就业工作的一大工作重点。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原因和高校社会工作介入进行简单研究,阐述笔者的见解。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社会工作介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19-01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  1.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2、表现  (1)紧张焦虑心理  对于刚刚结束十几年读书生涯,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都会希望自己能在择业时谋求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同时又担心会被心仪的企业拒绝,一旦反复碰壁,很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心态不能有效进行调整。如此一来,毕业生无法理性判断和抉择职业,思考迟缓、不周到,行动迟缓,越发使精神压力加大,压抑、消沉。  (2)自大心理  在毕业大学生群体里还没有形成强烈的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不少学生想一步到位,找到满意、体面的工作。部分大学毕业生因自身的一些优势,自认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内心便有点夜郎自大的心理。这种心理会导致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挑肥拣瘦

3、,不能正确地审视自身,在就业潮流中迷失方向,以致与很多适合自己的工作种类或者适合自身发展的单位擦肩而过,造成择业困难的被动局面。  (3)自卑怯懦心理  与自大心理相反,自卑心理是因为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对自身认识不足或评价过低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当大学生慷慨激昂地走出校门,面对地却是一次又一次地求职失败时,难免在人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以致不敢也不愿意主动向企业推荐自己,使得在面试应聘时表现消极,长处无法发挥,失去工作机会。这样的心理对于冷门专业,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加容易产生。  (4)盲目从众心理  盲从心理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没有认真分析自己

4、的优劣,不关注社会的需求,别人找什么工作,自己就跟着找什么工作,对未来缺乏思考,导致耽误了自身的发展。  2.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客观原因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主要包括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即由于大学生的溢出量与社会要求存在偏差,导致人才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冲击着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的原因,由于不少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不愿意提供给在校大学生实习的机会和提供实习安排等相应费用,导致中小企业与高校之间合作断接,校企合作仅停留于名校和名企之间,并且大部分是以奖学金形式建立联系,所以沟通交流显然不足,并没有实现强化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目标,另外也

5、有不少企业存在招聘不诚信的情况,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冲击,损害大学生的利益,扰乱人才市场的秩序。  (2)主观原因  部分大学生的个人心理误区影响择业和就业。家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对于家长的期望给子女择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另外,职业规划能力的缺陷,如缺乏职业目标、职业能力不足、职业态度模糊等,都使得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不知道想做什么,不能顺利地使面试官或企业认同,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长处,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难的问题。  二、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的工作应至少从两方面着手,即对于未陷入心理困境的学生的

6、正向引导,防止其陷入就业心理困境和对于已经处于就业心理困境的大学生的补救。  1.让未陷入就业心理困境的大学生给自己打“预防针”  大学期间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做好职业规划,提高自身竞争就业能力,为防止陷入就业心理困境打“预防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做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可适当针对不同年级修读不同专业的同学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例如,对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大一学生设置关于自我和专业认知的测试,评估其认知能力并给与正向引导;对大二大三的学生设置关于人际交往和专业学习态度相关的测试,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交往中的困恼,并帮助、引导其从困扰中走出,顺利实现自身素质提

7、高和价值实现;对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面对即将毕业的形势是否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对和适应社会和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可能出现的拒绝等,测评其抗压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力,采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其有效缓解就业心理困境。此外,还可在大学生群体里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小组讨论,并注意平时对关键个体,特殊事件的关注。根据个体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解决方案及时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排除心理的障碍,增强其心理适应和承受力。  2.对已经陷入就业心理困境的学生的“补救”  “补救”主要是针对已经陷入就业心理困境的学生的治疗性质的工作,矫正其心理和行为偏

8、差。针对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