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幼读物教育性和文学性

低幼读物教育性和文学性

ID:16419151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9

低幼读物教育性和文学性 _第1页
低幼读物教育性和文学性 _第2页
低幼读物教育性和文学性 _第3页
低幼读物教育性和文学性 _第4页
低幼读物教育性和文学性 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幼读物教育性和文学性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低幼读物教育性和文学性低幼读物教育性和文学性低幼读物教育性和文学性  低幼读物是当前图书出版领域受关注度较高的产品,其中不乏令人交口称赞的好书,深受读者喜欢。但是,我们在图书出版和销售的过程中还是会听到读者这样的反馈:“为什么这本书我看不懂?图画太抽象了,我感觉不适合孩子看。”“我喜欢有教育意义的图书,这本书什么也没有讲。”反思这些问题,背后体现出的不仅是读者对图书的评价和分析,还有在低幼读物出版中应该如何权衡读物的教育性和文学性?什么样的读物应是教育性强的?什么样的读物又适合是文学性强的?二者可兼得吗?  一、什么是教育性  低幼读物的教育性,是

2、指在低幼读物的创作和阅读中,将读物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进而提升出一个简单、有效的道理,以便在指导幼儿阅读中使用,并将该道理及时传递给幼儿,使这本书的教育作用更具体和直接。教育的功能即教化人、影响人[1]。很多创作者和读者由于受自身教育背景的影响,认为“读书”就要明白道理,知道应该怎么做,做些什么,教育功能因而更加凸显。低幼读物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文字的教育性文字最容易被披上教育的外衣。通常,对低幼读物教育性关注的人一般会这样选择:首先,从根本上选择或者自编教育性功能强、说教意味浓的作品,道理显而易见,读过后任何孩子都能明白。其次,对教育意

3、义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教育意义的作品,生硬地从中提取教育功能。如果没有这些功能,很多人觉得故事不完整。2.图画的教育性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人会有意识地在画面设计的过程中,故意设计很多有教育因素的画面,或者人为地从已有画面中挖掘教育因素,画面被细化成很多方面,读者也不是单纯欣赏画面和故事,而重在画面背后的价值分析,希望画面和文字传递同样的功能。教育性在实际过程中经常表现为:“你看了这本书明白了什么道理?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二、什么是文学性  通俗来说,低幼读物的文学性,是指在低幼读物的创作和阅读中,强调幼儿通过读物获得审美陶冶和熏陶,学会欣

4、赏画面、观察图画,并能借助画面感受文字的优美,体会作品表达的意境和情操。对于文学性好的读物来说,最能体现其价值的地方在于作品本身。但这种文学性,和成人文学比起来,又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一般由专业的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创造。这些人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措辞造句不是一般读者能比拟的,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更具有文学特征。低幼读物在选择中往往会首选这些作品,更多从作品语言性、意境美等方面考虑。第二,由于幼儿接受能力的限制,这种文学特性不是深奥的文学性修养,而是一种浅显意会。低幼读物的作品都比较短小,文学性更多是幼儿生活经验的一种反映。文学性在实际阅读中经常表现为:

5、“你觉得这个故事好听吗?你觉得这个故事美吗?闭上你的眼睛感受一下吧。”  三、教育性和文学性的具体争论  教育性和文学性的立足点不同,导致低幼读物在具体编写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争论。如:选择内容时,有的人觉得应该选择一个更美、更具有诗意的作品,重点是作品的文学性;而有的人评价的标准则是作品能不能给幼儿好的教育影响,幼儿是否能从中学到道理并掌握知识。决定画面时,有的人首先考虑画面能不能调动幼儿的兴趣,是否提供了理解故事的线索,而有的人则看重画面质感、优美性和艺术价值。确定图书年龄段时,有的人会首先考虑作品更适合哪个年龄段,不能高出或低于某个年龄段,而有

6、的人觉得每个年龄的幼儿都有自己的理解力,不同阶段的幼儿对同一作品的理解自然不同。在多数图书中,教育性和文学性是共存的,有的读物侧重教育性,文学性不足;有的读物侧重文学性,教育性不足。可见,教育性和文学性的争论一直存在低幼读物创作和阅读的全过程。而这和编辑工作的特点也有很大关系。编辑在图书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自身的学术和文化背景直接影响图书整体创作的思路。  四、教育性和文学性的定位  教育性和文学性具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定位也不同。教育性强调的是低幼读物的社会属性,这种属性决定了读物必须具有功能传递性,体现在教育意义的挖掘上。尤其是受自己幼年经历的

7、影响,成人在引导幼儿读书的过程中,经常会给予图书内容特定的含义。如果没有这个含义,成人觉得这本书没有完或者读得不够透彻,感觉“缺少点什么”。成人在评价图书时,经常也带着教育眼光,如:“这本书让孩子学会什么?学到了什么?”文学性强调的是低幼读物的个体属性,这种属性认为读物具备自己的特点,对这种特点的认识因人而异,不同的人看待同一内容的观点不同,文学性评价也不同,有高有低。同时,文学本身就不是全体大众都拥有的一种能力,在此情况下,文学性更成为个体的一种属性。对于有些人而言,评价一个作品、一本书的文学性会显得比较困难,更别说让其选择适合读物特点的文学性内

8、容。可见,教育性和文学性具有不同的属性,因此在读物出版中的定位也有所不同。  五、教育性和文学性的关系处理  教育性和文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