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07303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9
《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假设定位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假设定位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类别认可度低源于人们人性假设的不同,职业教育应该为经济发展服务还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争议源于强调效率还是公平,而人才培养规格的强调现实针对性还是广泛的职业适应性之争的根源是强调职业教育的工具价值还是人本价值。提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建立人人平等的人性观,关注公平兼顾效率的发展观,注重人本身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性观;效率;公平;人本价值 关于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如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类型的社会认可问题,职业教育应该为经济发展服务还是为促进社会公平服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究竟应该强调
2、人才的现实针对性还是强调其广泛适应性,究竟应该关注社会或个人的现实需要还是应该更为关注社会及个人的未来发展等问题,学术届一直纷争不断、莫衷一是,更谈不上形成社会共识。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会发现这些纷争的存在,是因为持不同观点的学者所秉持的理论假设不同。因此,厘清职业教育基本问题争论背后的理论假设,合理定位职业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假设,不仅有利于职业教育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推动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建设,而且在客观上必然有助于我国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 一、层次与类型之争的根源:人性假设的不同。 从历史上来看,近代教育体系建立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基础之上,职业教育从产生之日
3、起就是近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8世纪产业革命的爆发及其在欧美各国的发展,摧毁了传统的学徒制教育,催生了学校教育。因为机器化大生产要求产业工人具备相应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规模小、效率低的学徒制不能满足机器化大生产的要求。而学校教育能在短期内培养大批的各种层次和各种类型的人才,其耗时短和效率高的特点,使它产生之后很快受到各国产业界的青睐,这促使近代教育普遍兴起。事实上,这时的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职业教育。后来,随着教育系统的日益复杂,职业教育逐渐与普通教育相区别,形成性对独立的体系。可见,职业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是具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特点的一个教育类型。
4、 那么,为什么职业教育在我国被看成低普通教育一等的一个教育层次呢?首先,可以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寻找根源。我们传统的文化中存在看不起生产劳动和劳动人们的因子。儒家的代表孔子秉持“性三品”的人性观。认为人的禀赋生而分为上中下三等,“唯上知与下愚不移”。[1]也就是说,孔子认为上等人不需要教育,下等人没办法教育,只有中等人可以接受教育。在孔子看来,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能够“修己安人”的君子,即统治者。从此“读书做官”论就深入到我们中国人的骨髓中,深刻地影响着的我们思维和行动。所谓“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看不起普通劳动者,生产知识的传授和劳动技能的训练当
5、然就不是教育的内容。所谓“学也,禄在其中矣;耕也,馁在其中矣”。[2“]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这种教育培养追求“道”的君子的教育,本来就不是为培养普通劳动者而办的。这种“读书做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育价值取向至今都深刻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是人们把职业教育看成低层次教育的主要文化根源。5 其次,职业教育实践本身的低效助长了这种偏见。虽然清末民初我们引进了西方的教育制度,并在教育系统内建立起了职业学校、职业补习教育、职业指导构成的近代教育制度[3],但是这一制度的社会基础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明末清初的中国缺乏这一社会基础,职业教育在全国推行的条
6、件并不具备,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职业教育实践的成效低下。建国后借鉴苏联模式和延安模式建起的以中专教育和技工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体系,强调集中计划和统一管理,以学校教育或学历教育为主,职业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学校职业教育中,又重视培养国家干部的中、高等专业学校,而技术学校一般附设于工厂,只能培养生产一线的中级技术工人。技校毕业生只能当工人,而大、中专毕业生是国家干部,享受技校毕业生所没有的很多福利。这其实是在一定程度上贬损了技术工人以及培养一线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那时我们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虽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实际上没有摆脱以学科体系为基础重视开展学
7、术教育的桎梏。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社会等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与之相应的职业教育制度理应随之变迁。但由于制度变迁存在广泛的路径依赖①,我国的职业教育缺乏特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职业教育实践效率低下的状况没有多少改变。 全纳教育的人性假设有助于我们认识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指导手册,全纳教育的人性假设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1)人的本质是积极向上的。全纳教育在人性观主张“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其学习观和教育观是“所有的人都有学习的能力”;在实践指导原则上,则强调“人人都有其独特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必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