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32例临床观察.doc

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32例临床观察.doc

ID:16380557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9

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32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32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32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32例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32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儿童功能性腹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32例,与一般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χ2=5.15,P<0.05)。结论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腹痛;儿童;心理疗法功能性腹痛属功能性胃肠病,是学龄期儿童的常见病,以持续数月以上的发作性腹痛为特点,使家长和患儿精神紧张及焦虑,对儿童身心影响很大。重视对这类疾病的研究,是从事儿科消化专业医生刻不容缓的责任[1]。我们应用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32例,取

2、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的门诊患儿62例,按就诊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7~14岁,平均10.2岁;伴恶心、呕吐10例,厌食21例,便秘11例,有明显焦虑不安、情绪压抑、精神紧张等17例。对照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6~14岁,平均10.3岁;伴恶心、呕吐9例,厌食18例,便秘10例,有明显焦虑不安、情绪压抑、精神紧张等14例。两组年龄、性别、症状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病例在发作间歇期均表现正常。  1.2诊断标准  

3、全部病例诊断参照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2]。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吗丁啉、谷维素、维生素B1等胃动力药和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进行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方法:①结合儿童特点,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并耐心倾听患儿及家长的主诉,从而了解患儿腹痛的发生发展过程、目前居住情况、学习、同伴关系、家庭功能、最近或过去的紧张因素、家族遗传倾向和家庭父母关系等心理社会因素。列出关键问题,找出患儿疾病的心理因素及相关因素。②详细地将病情向家长以及患儿解释清楚,告诉家长和患儿,这种痛不是器质性病变,对健康无大碍

4、,并强调只要配合治疗,一定会好转,消除他们紧张焦虑情绪,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治疗。③3要求家长要关心体贴孩子,不要轻率认为孩子的腹痛是为了逃避某些问题而假装的,要注意询问和观察,充分理解孩子的痛苦;但也不能过多地关注患儿,避免患儿的腹痛由于家长反复的强化而发作。④针对患儿疾病的心理因素及相关因素,进行耐心细致的疏导,使其摆脱精神困扰,树立起信心和勇气,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鼓励患儿多参加户外活动,在活动中改善精神与神经状态,建立良好的饮食及排便习惯,促进病情好转。⑤要求患儿每周复诊,保持治疗的连续性。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所有症状消失,并在3个月内无复发;有效:

5、治疗后腹痛有不同程度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伴随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腹痛及伴随症状仍频繁发作,无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5,P<0.05),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略)  3讨论儿童功能性腹痛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病,是一组慢性、反复发作的不能用结构和生化异常解释的腹部综合征。腹痛的特点是间歇性脐周或脐上部痛,多为隐痛或钝痛,少数病例表现为痉挛性痛,发作时可伴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冷、恶心、呕吐,焦虑不安、情绪压抑、精神紧张等,持续15min~1h左右,多

6、数在热敷或按摩后能自行缓解;疼痛可每周或每月发作数次,以晨起多见,常于空腹或进餐时为甚。腹痛间歇时生活如常。体检无器质性病变。发病机理尚不清,但多认为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敏感性增高、脑—肠相互作用、脑—肠肽及其受体改变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3]。本病患儿痛阈值较正常儿低,对疼痛刺激敏感性增高。由于处于发育期,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不能完全适应而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行为反应,如紧张、压抑、渴望爱护及追求完美等,当有环境、家庭等外界刺激因素发生时,诱发精神紧张,这时机体内源性阿片类物质(β-内啡肽)活性增高,兴奋了胃肠道平滑肌,使胃排空时间延长,小肠、大肠推进性蠕动减慢、减弱,肛门

7、括约肌紧张,肌张力提高,排便受阻,Oddi括约肌收缩,胆囊及胆管内压力增高,从而引起腹痛。传统治疗是针对胃肠动力功能失调和内脏敏感性增高而用胃动力药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治疗。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的发展,心理因素对本病的作用得到普遍的重视,提倡除药物治疗外,应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家长和医生应该正确处理疾病和关心患儿心理,相信患者的主诉,给予适度的关心,这将能减轻疾病的影响及后果。相反,如果过度关注疾病或者反复进行不必要的检查,会使患儿更加紧张恐慌,可能会加重病情而造成恶性循环。笔者应用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儿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