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郁气滞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doc

从肝郁气滞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doc

ID:16371517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9

从肝郁气滞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doc_第1页
从肝郁气滞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doc_第2页
从肝郁气滞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肝郁气滞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肝郁气滞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其中医病机,《素问》将其归于肝郁气滞引起胃失和降。根据其症状及文献分析,可以将本病归于肝气犯胃之证,以通滞为主治,选柴胡疏肝散治疗,临床可获良效。【关键词】萎缩性胃炎慢性中医药疗法柴胡疏肝散治疗应用肝郁气滞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一种以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据临床报道,在国内胃镜检查资料中

2、,慢性萎缩性胃炎占慢性胃炎的11.5%~50.5%[1]。因本病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与胃癌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故1978年世界3月18日复诊:脘痛大减,食欲增进,精神好转。以前方续进7剂。3月28日3诊:诸症尽减,舌质转淡,脉体稍弱。继以前方去吴茱萸加白术,7剂。4月12日4诊时精神、体力、胃纳已基本恢复正常。再服上方5剂,隔日1剂,以巩固效果。5月12日复查胃镜,病变基本恢复正常。门诊随访,至今未复发。卫生组织(WHO)将CAG定为胃癌癌前状态,临床对CAG进行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具有防癌变的重要意义。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脾胃

3、病的典型病型之一,属胃痛、胃痞、嘈杂等疾病范畴,其病位在胃,主要涉及肝、脾两脏。中医药治疗本病历史悠久,历代医案医话对此记载不在少数。笔者从医多年,以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颇佳。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初期,临床上往往仅有食少、腹胀等症;随着疾病的发展,胃黏膜腺体进一步萎缩,消化吸收功能衰退,胃的消化功能降低,蠕动缓慢,营养吸收不良,热量产生降低,临床症状加重,逐渐出现胃脘疼痛、上腹胀满、嗳气不舒、恶心欲呕、大便不畅或便溏、体重下降等症。祖国医学对本病认识较深,认为出现上述表现多与情志不遂、肝气不疏、肝郁气滞有关,故当从肝郁气滞论治。早在

4、《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中就有“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的记载,阐述了胃病与肝的关系,指出了胃脘痛之重要病机为肝郁气滞引起胃失和降。今观临床患者,其病亦多与郁怒等情绪有关,或因其起病,或因其加剧。凡此种种皆因肝属乙木,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以升发为顺,主疏泄,而“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血论证》)。若情志不遂、忧思恼怒,则气郁而伤肝,肝木失于疏泄,气机失调,进而影响脾胃的纳、化、升、降,以致胃失和降,中焦气机“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者不能升,当降者不能降,当变化者不能变化。”(《丹溪心法》)[2]最终

5、造成胃脘胀痛,饮食不进而嗳气、吞酸、胀痛、呕恶之症俱作的局面,即不通而痛。正如叶天士所云:“厥阴之气上干,阳明之气失降”“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一语道破二者之间的关系。3  现代医学亦认为,人精神过度紧张,可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以致胃的神经反射性调节能力减弱,对胃的保护功能降低,胃黏膜容易发生炎症性变化。对慢性胃炎人格特征的量化研究提示,这些不良情绪主要有严谨、保守、忧郁、紧张、顺从、依赖,有焦虑倾向、非内向个性[3]等特征。肝郁气滞则大脑皮质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导致胃肠平滑肌功能紊乱,发生“肝木乘土”和“木不疏土”等病证[4]

6、。  根据上述临床症状,笔者将其辨证为肝气犯胃,并据《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旨,从“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温病条辨》)着眼,以通滞为主法,选用柴胡疏肝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本病。其中柴胡入肝胆经,功擅条达肝气而疏解郁结,使通而不痛,是为君药。且现代研究证实,免疫因素的参与是CAG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免疫功能低下是导致本病慢性迁延性不愈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调节CAG患者的免疫功能十分重要[5]。药理学研究证明,柴胡具有抗菌、抗病毒,促进免疫和调节胃肠道运动的功能[2],故该药在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川芎亦入肝胆经,可疏肝开郁,因此药尚属血

7、中气药,故兼可行气活血;香附专入肝经,长于疏肝理气止痛。二药合用,共助柴胡疏肝解郁,并增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同为臣药。陈皮可理气行滞和胃。白芍、甘草既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又可防柴胡等辛味之品升散太过,损伤肝阴、肝血。三者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效。因气为血之帅,“运血者,即是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治疗本病时若见舌有瘀点、瘀斑或紫气等兼有血瘀之象者,当酌加当归、郁金等活血化瘀之品。同时考虑到气郁日久必化火,故见舌红苔黄、脉数等肝郁化火者,则应共伍黄芩、栀子、川楝子等清肝泻火之属。  案:患者于某,男,78岁。因上

8、腹胃脘部胀闷不适反复发作2年,加重伴返酸、消瘦1个月于2005年2月28日入院。患者平素饮食不节,情绪易于波动,于2年前开始出现胃脘区胀闷不适,食后腹胀,嗳气,返酸,常于情绪波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