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335535
大小:4.13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8-08-09
《绵阳市梓江、凯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绵阳市梓江、凯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送审稿)绵阳市人民政府二○○五年十二月-45-项目名称:绵阳市梓江、凯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主持单位:绵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唐利民项目承担单位:绵阳市环境保护局局长:马道福项目负责人:吴坤(绵阳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主要参加人员:唐富辉绵阳市环境保护局助理调研员冯玉玲绵阳市环境保护局规划科科长谭驰绵阳市环境保护局规划科科员肖剑英绵阳市环境保护局规划科副主任科员协助人员:柴立民庞捷冯祥李心富严明刘怀宁李拥军冯谷东刘杰秦赵书项目审核:古世伟(绵阳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45-目录第一章导则11.1任务的由来11
2、.2编制依据11.3指导思想11.4规划原则21.5规划目标21.6规划范围31.7规划重点51.8规划期限51.9监测控制断面5第二章梓江、凯江流域自然经济概况82.1自然概况82.1.1地形地貌82.1.2梓江水文环境状况82.2梓江、凯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8第三章水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93.1水环境质量现状93.2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0第四章水污染源现状及分析114.1污染源调查技术路线114.2工业污染源调查114.3城镇生活污水调查124.4畜禽养殖污染调查144.5面源(非点源)调查154.6水污染物排放分析15第五章水环境容
3、量计算205.1数据测算205.2入河污染物核定205.3水环境容量核定26第六章污染防治规划29-45-6.1饮用水源保护措施296.2城镇水污染治理296.3城市生活垃圾污染治理措施306.4工业污染防治326.4.1现有工业污染源治理326.4.22010年以前新增水污染源的防治346.5农村面源污染防治346.5.1建设生态环境农业示范区。346.5.2积极调整农业结构356.5.3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356.5.4加大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356.5.5畜禽养殖业污染源防治356.5.6农村网箱养鱼污染防治措施366.5.7固体废
4、物径流污染防治366.6流域生态保护及建设措施366.7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376.8加大环境监测能力建设37第七章资金概算及来源387.1投资估算387.2资金来源407.3投资效益40第八章保障措施418.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418.2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418.3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做到监管落实418.4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建设任务418.5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418.6加强环境保护宣传,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环保意识42-45-绵阳市梓江、凯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第一章导则1.1任务的由来为实现四川省
5、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以饮用水源安全为重点的水环境安全,防止重大水污染事故发生,改善水环境,减缓生态破坏趋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环境质量不致恶化,努力将四川省建成经济发展较快、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区域,省委省政府提出必须从江河源头彻底治理水环境。为此,省政府办公厅以川办函[2004]146号文《关于做好岷江、沱江、嘉陵江水系重点小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编制绵阳市梓江、凯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
6、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7)《中华人共和国城市规划法》;(8)《中华人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9)《中华人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12)国务院《关于长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污染防治规划》的批复(13)《长江上游(四川段)水污染整治规划》(1997年11月),四川省计划委员会、四川省环境保护局;(14)《嘉陵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川省环保局(2003年7月);(15)绵阳市统计年鉴
7、(2004年)(16)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3指导思想-45-绵阳市梓江、凯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以抓区域经济带动全局发展的总体战略,根据梓江、凯江流域环境特征,主要生态功能和环境污染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存在问题,结合城乡建设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改善和稳定环境质量为目标,确保城乡饮用水源安全,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为促进区域生态良性循环、环境优美舒适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1.4规划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社会经济发展,包括生产力布局、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国土整
8、治、基础设施建设等,要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紧密结合,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期实施的原则。坚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相结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