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地理(选修)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www.ks5u.com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年级12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2016.12.10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中五城市地理坐标为:①北京(40°N,116°E)②新加坡(1°N,104°E)③伦敦(52°N,0°)④纽约(41°N,74°W)⑤巴西利亚(16°S,48°W),据此回答1~2题。1.读图可知A.此图是东西半球示意图 B.北京位于伦敦的西南方向C.任意一天伦敦比纽约先迎来黎明 D.新加坡到北京直线距离大约为3950km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
2、图”。读图,回答2-3题。2. 图中A.温泉到乙村的直线距离约1.8千米 B.山脉的主体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C.范围内的最大高度差可能为550米 D.甲丙间小路比乙丙间小路坡度更缓3. 图示地区A.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B.经济发展水平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C.对台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需要防范 D.利用地热资源可以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北两侧,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出现了明显的温度差异。下图为中纬度某地区等值线图,读图回答4~5题。4.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位于北半球阳坡B.甲乙位于南半球阴坡C.
3、丙丁位于北半球阳坡D.丙丁位于南半球阳坡5.图中戊点的地形可能是A.天坑(塌陷形成的洼地)B.鞍部C.山顶D.陡崖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长度1432公里)工程正式通水。右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6.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有利于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7.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⑤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③B.①
4、②④C.②③⑤D.②④⑤右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纵坐标只标记了气温数值,未标记降水和蒸发数值),据此回答8~9题。8.该地区位于我国A.西南地区B.华南地区C.青藏地区D.华北地区9.有关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年中春季最干旱B.植被为常绿阔叶林C.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D.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水圳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一种水利工程,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水圳景观图,读图完成10~11题。10.a溪流的图示河段最大落差可能为A.20mB.58mC.78mD.80m11.下列四条水路中表示水圳的是A.bB.cC.dD.e读中国农业十二
5、五期间“七区二十三带”战略格局示意图,回答12~13题。12.甘肃新疆主产区农业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A.水热资源丰富B.光照条件充足 C.劳动力资源丰富D.农业技术先进13.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A.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提高粮食产量 B.不断开垦荒地,扩大农业用地规模 C.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D.全面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粮食品质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被称为俄罗斯的母亲河。通过对流域综合开发,实现了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读伏尔加河流域简图及流域综合开发联系图,回答14~15题。14.伏尔加河流域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小麦种植区,其农业
6、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水热条件充沛B.地广人稀C.灌溉水源充足D.农耕历史悠久15.下列关于伏尔加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发电B.流域综合开发的首要目的是防洪C.通航时间长,河流航运价值高D.下游灌溉不当易造成土壤盐渍化水土流失现象在我国十分严重,图示为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16~17题。16.导致A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比B地区更严重的自然原因是A.不合理利用土地B.植被覆盖率低C.地壳活动更活跃D.河流径流量更大17.C地区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河道弯曲,支
7、流多B.洪涝集中春季和冬季C.跨流域调D.地形崎岖,排水不畅降水垂直变化率是指海拔每上升100米,降水的变化量。读某山地一侧1月、7月均温及降水垂直变化率示意图,完成18题。18.该侧山地最大降水量出现的海拔高度约为 A.1200米 B.1500米 C.2300米 D.3000米(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20世纪